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荣获“2018年度‘*受读者欢迎10大好书’”; 18岁前,孩子必须拥有哪8种生活技能? 20种糟糕的体验,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纽约时报》、亚马逊双料畅销书,TED 演讲超过300万点击。】
内容简介:
●一本具有挑衅意味的宣言式著作,直指当代父母的过度养育问题及危害,就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人,在未来世界施展拳脚,提出了另一套养育哲学。
●18岁前,孩子必须拥有哪8种生活技能?20种糟糕的体验,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如何通过巧妙提问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给孩子确定无疑的成功要素?
●美国知名教育者、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10年、被称为美国“国宝”的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借鉴相关研究,通过与众多招生官、教育者、雇主、家长及学生的交流,融入自身作为母亲与教导长的洞见,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 为3~16岁孩子家长提供了一整套养育观念及实用方法,助你摆脱过度养育陷阱,让孩子获得赢在未来的能力。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 摆脱过度养育,成为合格家长
推荐序二 及时牵手,适时放手
引 言 如何帮孩子踏入人生
PART1 焦虑不堪的当下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人生有一个预先确定的清单,那我们就是在铺就我们的道路,而不是他们的道路。
01 保证他们安全健康
02 给他们提供机会
03 为他们而存在
04 屈从于大学录取的军备竞赛
05 曾经的童年
PART2 为什么必须停止过度养育
总有一天他们得自谋生路,这一天会不可避免地到来,如果我们没有帮孩子和我们自己做好准备,那双方都会追悔莫及。
06 孩子们缺少基本生活能力
07 他们受到了心理伤害
08 他们成了“学习毒品”成瘾者
09 我们在破坏他们的工作前景
10 我们让自己备感压力
11 大学录取过程千疮百孔
PART3 如何培养孩子成人
我们对他们的养育,应该是从童年早期开始,以与其年龄相匹配的方式,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在世间做一个成人。
12 另辟蹊径
13 让他们拥有更自由的时间
14 传授他们基本生活技能
15 教会他们如何思考
16 帮他们做好努力工作的准备
17 让他们自己规划人生
18 教他们面对挣扎的人生常态
19 选择大学时不要只盯着那几所名校
20 倾听他们的心声
PART4 敢于尝试不同的养育方式
我们不必等着看别人怎么做。为了成为好的榜样,我们需要把自我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对他们有所助益的人。
21 恢复你的自我
22 做你想做的父母
后 记
注 释
致 谢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
●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及本科生顾问十多年,深受学生喜爱,并获得了斯坦福大学教学奖——丁克斯皮尔奖(Dinkelspiel Award)。
●常年与大学招生官、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学生接触,对他们有深入了解,并和他们建立了密切联系。她深刻揭示出现代父母的过度养育问题,呼吁家长摆脱过度养育陷阱。这一观点备受关注,激起热议,有人称她是美国的“国宝”。
●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学士,加州艺术学院文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诗人,戏剧作家,畅销书作家,知名TED演讲人。《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在《纽约时报》及亚马逊图书排行榜长期位居前列,被评论为“应置于所有教养类图书之前”。
●两个孩子的妈妈,居住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硅谷腹地帕洛阿尔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精彩样章]
孩子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清单
家住洛杉矶的雷切尔终因吸毒进了拜特•舒瓦戒毒中心,她说因为父母包办一切,让她感到无助。到底有哪些事情,是她的父母为她做了,而不是要求她自己做的?前一部分谈到了如何教孩子学会生活技能的问题,其实,生活技能到底是什么,我们并不了解。
2012 年,家庭教育网(Family Education Network)副主编林赛•赫顿(Lindsay Hutton)根据年龄类别,概述了各种生活技能。家庭教育网隶属于教育出版集团培生,于1996年创办,号称是古老的育儿网站。赫顿的文章给出了以下建议。记住,要成为权威型父母,你得交代清楚规则和期望,这些是孩子应该为自己做的事情,这些要求非常适于作为起点。
1. 2~3 岁:简单易做的家务和基本的穿衣清洁。
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3 岁时,孩子应该能做到以下这些。
◆ 帮忙把玩具收起来。
◆ 在你的帮助下自己穿衣服。
◆ 把脱下来的衣服放进脏衣篓里。
◆ 饭后把自己的盘子刷干净。
◆ 帮忙摆桌子。
◆ 在大人的帮助下刷牙、洗脸。
2. 4~5 岁:重要的名字和数字。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安全技能处于重要位置。他应该能知道并做到以下这些。
◆ 知道自己的全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 知道如何拨打紧急电话。
◆ 完成简单的清洁工作,如给手够得到的地方除尘,饭后收拾桌子。
◆ 给宠物喂食。
◆ 认识货币面额,基本了解如何使用金钱。
◆ 独自刷牙、梳头、洗脸、帮忙做一些基本的洗衣杂务,如收纳自己的衣服、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机。
◆ 挑选自己要穿的衣服。
3. 6~7 岁:基本烹饪技术。
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开始帮忙做饭,可以学习做下面这些事。
◆ 用钝刀混合、搅拌和切割。
◆ 做便餐,如三明治。
◆ 帮忙把食品收起来。
◆ 洗盘子。
◆ 安全使用基本家用清洁剂。
◆ 如厕后的清理。
◆ 独自整理床铺。
◆ 独自洗澡。
4. 8~9 岁:为个人物品感到自豪。
到了这个年龄,孩子应该为他的私人物品感到自豪,并能管理好个人物品,
包括能够做到以下这些。
◆ 叠衣服。
◆ 学习简单的缝补。
◆ 料理自己的户外玩具,如自行车、旱冰鞋等。
◆ 注意个人卫生,不需要别人提醒。
◆ 正确使用扫帚和簸箕。
◆ 阅读菜谱,准备一顿简单的饭菜。
◆ 帮助罗列杂货清单。
◆ 数钱和找零。
◆ 书面记录电话留言。
◆ 帮助做些简单的园艺活儿,比如浇花、除草。
◆ 处理垃圾。
5. 10~13 岁:开始独立。
10 岁的孩子可以开始独立执行许多任务。他应该知道如何做下面这些事。
◆ 一个人在家。
◆ 自己去商店购物。
◆ 给自己的床换床单。
◆ 使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 安排和准备一顿有几道菜的餐饭。
◆ 用烤箱烤制、烘焙食物。
◆ 熨烫自己的衣服。
◆ 学会使用基本的手工工具。
◆ 修剪草坪。
◆ 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6. 14~18 岁:学习更高级的技能。
到了14 岁,孩子应该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前面的所有技能。重要的是,他也应该可以做下面这些事。
◆ 完成更复杂的清洁和维护工作,如清理吸尘器、清洁炉灶、疏通排水管。
◆ 给汽车加油、给轮胎充气、换轮胎。
◆ 阅读、理解药品标签和剂量。
◆ 参加求职面试,找到一份工作。
◆ 备餐、做饭。
7. 年轻成人:准备独自生活。
孩子离家上大学或搬出父母家时,需要知道如何养活自己。在他自己出去闯荡之前,还有一些技巧应该知道,包括以下这些。
◆ 预约医生,以及预先安排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重要事项。
◆ 对财务有基本的了解,能够管理自己的银行账户,保持收支平衡,会使用信用卡。
◆ 理解常用的合同,如租房或汽车租赁。
◆ 安排换机油,有基本的汽车保养知识。
读到这份清单时,你的眉头可能已经皱紧了,我就是这样。对照清单,回顾过去养育索耶和埃弗里的岁月,我发现我们夫妻为孩子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而没有让他们享受自己做事的乐趣。我承认,这些事情我们自己做起来往往更容易,而且我们也乐意帮他们做。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时,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他们缺少生活技能,但分析推理能力倒是挺强的。“为什么现在要我做?”他们问道,“如果这很重要,那我们为什么一直没做?”他们习惯了我们的放纵倾向。我好想借用专断型家长的那句口头禅:“因为这是我的要求。”但终于硬生生地忍住了,竭力给了一个更审慎、权威的回答:“因为你需要知道如何做这些事情,我们早就该教你做了。”我承担了责任,他们也同样需要承担责任,我准备模仿阿什伦德的方法。我知道,在有些事情上,我还陷于前两步,即为他们做、和他们一起做,我需要赶快推进到第四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谷歌人力运营高级副总裁拉斯洛 博克(Laszlo Bock)说,决定你是否能获得聘用的不是绩点,不是你就读的学校,而是你的能力,包括在百忙中学习的能力,以及作为领导,知道什么时候上前、什么时候退后的能力,要能明白自己的归属,懂得谦卑。
你希望大学是你未来生命中最强有力的跳板,那么,畅销书《逆转》作者格拉德威尔建议你去一所你知道自己会进入到前5%或10%的学校。这个规则的唯一例外是那些来自弱势背景的人,对他们来说,无论他们在大学班上的排名如何,上名校似乎都会对他们大学毕业以后的选择有所助益。
不做直升机父母,应该怎么做:
1. Give Them Unstructured Time
2. Teach Life skills:
Age 14-18:
- perform more sophisticated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chores, such as cleaning the stove, and unclogging drains
- fill a car with gas, add air to and change a tire
- read and understand medicine labels and dosages
- interview for and get a job
- prepare and cook meals
Young Adult:
- make regular doctor and dentist appointments and other important health-related appointments
-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finances, and be able to manage his bank account, balance a checkbook, pay a bill, and use a credit card
- understand basic contracts, like an apartment or car lease
- schedule oil changes and basic car maintenance
3. Teach Them How to Think
think for themselves;
persist at thinking;
think about more than them...
自我效能意味着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及把控局面。它意味着你相信自己做事情的能力,而不是父母帮助你,或者替你做事情的能力。
自我效能是人类心理学领域的核心概念,20世纪70年代由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 杜拉提出。
很大程度上,自我效能的建立取决于童年时期反复试错的机会,这就是“同年”给一个成长中的人带来的人生价值。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给父母们的建议。
●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这样的家长,知道何时牵手,更懂得适时放手。
●《纽约时报》、亚马逊双料畅销书,TED演讲超过300万点击量,被评论为“应置于所有教养类图书之前”,告诉父母,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事。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著名作家麦家倾情作序。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畅销书《驱动力》《全新思维》作者丹尼尔•平克、畅销书《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给孩子软实力》作者玛德琳•莱文、畅销书《优秀的绵羊》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及《纽约时报书评》《芝加哥论坛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众多专家媒体盛赞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媒体评论
父母过度养育孩子,在中国是个普遍问题。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做是在剥夺孩子的生存权和独立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能力,同时也剥夺了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请父母们克制一点吧,你对孩子的过分爱护,只会让孩子虚弱,让自己悲苦,这本《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真的值得你一读,能够让你摆脱困惑,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这本书素朴地告诉我们,成年不等于成人,成人取决于成长,而成长不在于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一份精彩的简历书。请记住,人生路上满是风雨,作为父母请学会放手。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做父母的书,更是一本教孩子如何做成人的书。“如何”两字其实是两只手:及时地牵好手,适时地放开手。
——麦家
著名作家
现在的父母,教育上总体呈现出“过度化”的倾向。父母们往往在“爱”的名义下,没有节制地把各种东西塞给孩子。其实,正如吃多了把胃塞满了,孩子就会消化不良一样,精神上的过分营养,也会消化不良。父母们应该有节制地关心孩子,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自主学习,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如此,他们才能真正地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之下。这才是我们新教育所说的“智慧爱”,也是《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这本书的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教育之道。
——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作者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呈现出了美国家长过度教养的现状,并指出,过度教养给这一代年轻人在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多方面带来的危害。这是一本让中国家长们读后会感到“扎心”的书,因为,我们很多人也不可避免地,正走在同一条路上!作者根据所发现的问题,给家长们提出了全面、具体的教养建议,辅助家长找到适当的度,回归到为人父母恰当的位置上。在这个如此容易做多、做过的时代,我强力推荐这本书给家长们!
——罗玲
儿童教育专家
怀着良好初衷的父母们做错了吗?在这本及时而令人振奋的书中,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历数过度养育的诸多危险,提供了另一种聪明、理性的方法,主张把孩子当作野花,而不是当作盆栽小树那样培养。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拥有丰盛的人生和独立的精神,而不是空洞的自尊,那看这本书正当其时。
——丹尼尔•平克
畅销书《驱动力》《全新思维》作者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既是心理学家,也是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她在本书中记录了当代过度养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以及父母的焦虑状态。她指出,父母的责任是把孩子培养成能够直面挑战人生的成人,并且以平等的视角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建议。对于困扰这一代父母的问题,海姆斯的观点堪称解药。如果你想更健康、理智地养育孩子,那么要将这本书摆上案台。
——玛德琳•莱文
畅销书《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给孩子软实力》作者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明白,养育的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自主的成人,而不是让他们拥有可资吹嘘的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两位青春期孩子的母亲和斯坦福大学前新生教务长,双重视角赋予了海姆斯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她得以明确地告诉家长该如何实现这个目标。
——威廉•德雷谢维奇
畅销书《优秀的绵羊》作者
本书谈到当下父母的一些行为不只是让孩子习惯于依靠别人,也封闭和局限了孩子的可能性和想象力。父母本可以笑呵呵地享受当下,同时教会孩子勤奋工作的满足;认真倾听孩子,同时允许他们成为自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懂得如何解决问题并享受当下。
——《纽约时报书评》
本书提供的养育建议值得每位家长阅读。子女的成长是一项让自己成为合格成人的严肃工作。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的著作给父母提供了一向缺失的养育指南。
——《芝加哥论坛报》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将过度养育的现状摆在读者眼前,先是呈现问题,然后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在父母做出重大改变时,这本活力四射的著作可以提供可靠的支持。
——《出版人周刊》
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以轻快的行文出色地阐述了事实,如果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为独立的成人,听从她的建议十分明智。
——《科克斯书评》
前言
[引言]
如何帮孩子踏入人生
行路的人呐,世上本没有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安东尼奥•马查多
(Antonio Machado,1875—1939)
本书讨论父母过度介入子女生活的现象,考察现象背后的爱与恐惧,检讨过度养育的危害,探索如何通过不同的养育方式,实现更好的长期目标,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
要说爱子心切,我与其他父母并无二致。我明白,身为父母,爱是我们全部行动的基础。然而多年来,在为撰写本书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父母的许多行为也是出于这样那样的恐惧,其中较为主要的是害怕孩子不能取得成功。父母自然都希望子女成功,但是根据我的研究,以及基于对上百位人士的访谈和个人经验,我发现我们对成功的定义非常狭隘,更糟糕的是,由于这种狭隘成功观的误导,我们害了子女这一辈年轻人。
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的10 年,让我有更多机会了解年轻人。我关心他们,更为他们感到担忧。我热爱这份工作,18~22 岁的年轻人刚刚跨入成年人的行列,有机会陪伴别人家儿女走过这段成人之旅,于我是一份殊荣。学生让我开怀,也令我落泪,无论怎样,我都矢志不渝地支持他们。本书不是对他们的控诉,我也无意控诉与他们一样生于20 世纪80 年代、被称为“千禧一代”的同辈人。然而,对于他们的父母,我得说,我们这些家长,因为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情况就不同了。
推开天窗说亮话吧。我不只是斯坦福大学的前教务长,也是斯坦福大学与哈佛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之所以写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有过这些经历,而是我因此意识到,尽管我有过那些机会,也要随时牢记,在进行分析和评说时,我的殊荣和经验既能给我助益,也可能成为障碍。如前所说,我自己也是家长,我们夫妻育有一对儿女,兄妹俩年龄相差两岁,正值青春期。我们和两个孩子生活在硅谷中心区的帕洛阿尔托。我们也是过度养育型的父母,抖擞忙碌的程度不亚于这个星球上任何其他过度养育子女的爸爸妈妈。我曾在一所竞争激烈的大学担任教务长,常年目睹那些过度养育子女的父母,我对他们啧啧非议,而这些年在思考这个话题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与那些我曾经动辄批评的父母相比,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很多方面,我自己就是我所批评的那类问题父母。
爸爸妈妈懂得
起初,我们的爱是肚脐、心跳和身体,然后是臂膀、亲吻和乳房。我们把他们带回家,为他们遮风避雨,几周以后,当他们有意识地把目光投向我们时,啊,那感觉何其兴奋。我们一路抚育,他们从牙牙学语到成功说出一个词语,再到获得足够的力量翻身、坐起、爬行,我们鼓掌欢庆。放眼21世纪,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竞争不断加剧,令我们时而觉得熟悉,时而感到陌生。我们低头看着自己的小宝贝,决心竭尽所能帮助他踏上未来漫长的人生旅程。在他们做好准备之前,我们不可能教会他们站立、行走,但期盼着他们取得进步。
我们几乎立刻就能意识到, 他们是他们自己,然而我们还是希望他们从我们止步的地方前行,以我们的肩头为梯,利用我们已有的全部知识及能够为他们提供的所有条件。为了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我们跟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思想,给他们介绍人脉,带着他们四处踏访。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有助于他们实现潜力、把握机会,我们巴望着给到他们这些东西,希望能促进他们发展。我们知道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在当今世界功成名就,于是急切地想要为他们提供保护和指导,无论付出怎样的代价,事事处处都想和他们站在一起。
很多人都还记得,相比之下,从前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管得很少。那时候,每个工作日的下午,大人,往往是妈妈,都会打开门,吩咐我们:“出去玩儿吧,吃饭的时候回来。”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去了哪儿、干了什么。那时候没有手机,无法保持联系,也没有GPS 定位跟踪设备。我们撒腿冲进街区的荒野或者附近的街市,邻居家、公园、树林、商场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有时候,我们只是偷偷抓起一本书,坐在屋后的台阶上津津有味地读。如今的童年不同往昔,许多年轻父母难以想象能给孩子一个那样的童年。
爸爸妈妈变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养育方式和童年生活发生了改变?原因何在?又是怎么变的?随便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许多变化,一些重要的变化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
1983 年,民众对儿童绑架意识的增强,带来了一次变化。1981 年,一个名叫亚当•沃尔什(Adam Walsh)的孩子遭到了绑架和杀害,这个悲剧后来被拍成电影《亚当》(
Adam
),观众人数达到3 800 万,几乎创纪录。很快,失踪儿童的形象便出现在牛奶包装盒上,早餐时就能看到他们的眼睛望着我们。
1984 年,由于沃尔什的父亲约翰·沃尔什的游说,美国国会创立了美国国家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资助拍摄了电视节目《全美通缉令》(
America’s Most Wanted
),1988 年年初,该片在福克斯电视台播出,催生了我们对陌生人的无尽恐惧。
1983 年,《危机中的国家》(
A Nation at Risk
)出版,这本书认为美国儿童在全球竞争中表现不佳,鼓吹给学生增加家庭作业,随后,另一次变化应运而生。自此,《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和《力争上游法案》(
Race to the
Top
)之类的联邦政策掀起了“成就文化”(achievement culture)的风潮。成就文化诞生的背景是为应对来自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学生的激烈竞争,特点是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就是前述国家教育实践的常态。
家庭作业一时猛增,孩子们在重压下苦苦挣扎,为了在学校生存下来,他们采取了一切措施。2003 年,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的讲师丹尼丝•波普(Denise Pope)博士出版的《“做学”》(
"Doing School"
)一书与2010 年的影片《无目标的竞赛》(
Race to Nowhere
)都反映了这种情况。
第三次变化与“自尊运动”(self-esteem movement)接踵而至。20 世纪80 年代,自尊哲学风行美国,认为要重视孩子的人格发展,而不要着眼于成绩,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取得人生的成功。2013 年,阿曼达•里普利(Amanda Ripley)出版了畅销书《世界上聪明的孩子》(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
),称自尊运动是美国独有的现象。1984 年前后出现的约定玩耍模式(playdate)代表了第四次变化。那时,创纪录数量的母亲进入职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实用的时间管理工具,约定玩耍模式应运而生。由于在职家长人数增加,他们对托管服务的依赖相应提高,两相叠加,使得放学后回家的孩子减少了,也更难求得合适的玩耍地点和玩耍时间。家长一旦着手安排孩子的玩耍活动,就开始对其进行观察,进而顺理成章地参与进来。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成为禁忌,让孩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行玩耍也不可接受。针对幼儿的托管服务,摇身变成为大孩子安排有组织的课后活动的服务。与此同时,20 世纪80年代末,因为担心儿童受伤和相关的法律诉讼,全美各地都掀起了公共游乐场所的全面翻修。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玩耍本来是生活的基本内容,可是这样一来,玩耍的本质就变了味。
1990年,鉴于此类变化及其他情况的发生,儿童发展研究学者福斯特•克莱因(Foster Cline)和吉姆•费伊(Jim Fay)杜撰了“直升机父母”一词,比喻家长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头顶盘旋,认为这种做法有违父母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责任。克莱因和费伊着意于给父母们提供建议,对之前10年中美国在儿童养育方面发生的种种重要变化进行把脉。25年后的今天,这些变化已经不足为奇了,这意味着,2010年前后,直升机一代中年龄较大的已经超过30岁了。他们也是所谓的“Y一代”或者千禧一代。
20世纪90年代末,首批千禧一代步入大学,我和斯坦福大学的同事发现了一个新现象:校园里到处晃动着爸爸妈妈的身影。不夸张地说,真的是这样。出没于校园的父母逐年递增,他们为子女寻求机会,代替他们做决定,帮他们解决问题,而这些事情,以前的大学生都可以独自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现象并不局限于斯坦福大学,美国各地的同事证实,几乎所有四年制的学院和大学概莫如是。与此同时,我和丈夫抚养着两个孩子,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直升机父母。
婴儿潮一代
较早获得直升机父母称号的是生于1946—1964年的婴儿潮一代。他们的孩子是我所关心的首批千禧一代。婴儿潮那代人的祖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待在视线范围内就好”,而他们父母一辈的标准则是“照我的要求去做”。也许是对父母言行的一种反应,在青少年时期和成年初期,婴儿潮一代奋力捍卫思想自由和个人权利,他们质疑权威,重塑或者干脆直接颠覆了美国社会的诸多基本规范和道德标准。
当然,婴儿潮一代并非史上较早的直升机父母。早在1899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的母亲就高调地随他一起搬到了西点军校。她在学校旁边的克拉尼酒店租了一套客房,从酒店房间俯视西点军校,用望远镜监视儿子是不是在学习。婴儿潮一代达7 600万人之多,在他们的孩子出生之前,他们是美国历史上人数较多的一代人。一旦有了他们的引领,任何时装、技术或养育风尚都能在一夜之间流行开来。难怪他们当上父母后,美国的教养风气会随之一变。
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和经验,在前述20世纪80年代发生的种种社会变化的背景下,婴儿潮一代介入子女生活的程度更深了。他们那代人的父母在情感上与子女比较疏离,而他们则与孩子关系亲密,往往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婴儿潮一代试图为孩子控制并确保结果的实现,是孩子强有力的支持者,而他们的父母则奉行等级制度和权威观念。婴儿潮一代对这套东西耿耿于怀,质疑其合理性,并掀起了广泛的社会变革,包括性解放运动、双职工家庭模式与陡然攀升的离婚率。也许,“陪伴孩子,重要的是所花时间的质量,而不是数量”的心态也不无关系。这种观念认为,重要的不是陪伴时间的长短,而是度过时间的方式。 婴儿潮一代习惯于表达意见,要求倾听,希望孩子按他们的想法行事,可作为父母,只要孩子需要,他们就不惜代价全力以赴。他们还在继续挑战体制,不过现在是为孩子而战,他们常常充当缓冲带,挡在孩子与体制及权威人士之间,哪怕孩子已经长大成人。
短期而言,深度介入的养育方式能带来收益,具体表现为安全、机会的利用及结果的保证等,比如麦克阿瑟将军的先例,他后来以高分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在一些很重要的方面,深度介入的养育方式似乎“可行”。因为有这样的收益,所以到2000 年的时候,深度介入的养育方式已经不再是例外,而成了规范。我们生于1965—1980年的“X一代”成为父母后,以婴儿潮一代为榜样;生于1980—2000年的千禧一代有了孩子后,也效法他们。婴儿潮一代已晋升为祖父母,但是他们给美国社会带来的诸多改变,不论好坏,都会影响深远,他们对养育方式的影响也是如此。
目的何在
父母介入子女生活的程度不断加强,这显然与爱有关,也无疑是好事。2012 年,我卸任斯坦福大学教务长一职。在那个岗位上,我不仅接触了大量家长,也与众多学生有过交流。学生们越来越依赖父母,方式完全不合时宜。我开始担心,某种程度上,大学里的“孩子”,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学生”,还算不上充分发展的成人。他们就像球场上的运动员,不断左顾右盼,期待着父母给他们指令。他们建构不足,虚弱无能。
婴儿潮一代劳苦功高,他们应征参加越战,之后又挑起质疑;他们为那个时代不朽的民权运动和公民权利斗争,置生死于度外;他们掀起了美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发展。但婴儿潮一代是否过度地把自我与孩子的成就联系在了一起,甚至觉得,如果孩子达不到期望,自身的成功就要大打折扣?会不会有些父母太过在意自己的愿望和需求,以致遮蔽了阳光,使子女没有机会形成“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一项关键的心理特质,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认为,具有这种心理特质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组织和执行行动,能够处理潜在的状况”。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身为自我实现观念的拥护者,婴儿潮一代为孩子做了那么多,以致他们的孩子没有机会养成对自我的信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安全、学业成就以及自尊的提升,近乎是在按照儿童成长清单来培养孩子。这些做法似乎已成惯例,并在一些社区成为规范。问题是,他们是否剥夺了孩子成长为健康成人的机会?表面上看,这些年轻人似乎成就辉煌,但如果没有父母相助,他们就难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这样的年轻人将来会怎样呢?成长过程中,他们习惯了由父母为他们解决问题,习惯了随时听到赞许,这样的年轻人对真实世界的感受如何?是不是为时已晚,他们已彻底丧失了为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渴求?他们会不会在某个时候不再自称孩子,而敢于给自己贴上“成人”的标签?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由这样的“成人”构成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令我难以释怀,促使我提笔写下本书。
我不只是在工作中碰到了这些问题,在我生活的帕洛阿尔托,过度养育的证据举目皆是,在我自己家里,情况也是如此。对于子女的生活,太多的父母表现出过度指导、过度保护、过度介入的倾向。我们把子女当成珍稀的植物标本,给予审慎、定量的照顾和喂养,在他们有机会变得坚强、得到磨炼时,我们偏要横插进来。但是,为了克服人生旅途中必将碰到的更大挑战,人类需要经受磨砺。不经历人生的困境,孩子就会像兰花一样娇嫩,没有能力靠自己在真实的世界花开繁盛。养育问题的应有之义是帮助孩子适应生活,现在却成了保护他们免受生活之苦,结果导致孩子没有做好独立生活的准备。怎么会这样?为什么这些问题在中产阶级中根深蒂固?毕竟,父母都希望恪尽职守,如果足够幸运能够跻身中产阶级,我们就能拥有成为好父母的资源,包括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然而,我们是否意识缺失,不知道该怎样给予孩子好的养育?
作为父母,我们自身的生活又如何呢?如果你反问:“什么生活?”那么,这的确是一个合理的反应。我们疲惫不堪,忧心如焚,茫然无措。我们的居所环境风景如画,我们精心搭配食物和酒水,然而,由于童年越来越好似一场成就比赛,难道真的可以说孩子们过着“好生活”吗?我不以为然。我们的任务是监控孩子的学习与进步,安排和监督他们的活动,带着他们四处穿梭,一路倾洒我们的赞扬。孩子的成就是我们衡量自身成功与价值的标尺,贴在汽车尾部保险杠上的大学贴纸既代表孩子的成就,这份骄傲也属于我们。
2013 年春天,我出席了一个机构的董事会,这一组织为帕洛阿尔托公立学校提供资助。会后,家长们嚼着咖啡蛋糕走出会议室,准备去上班,同时彼此间随意地交谈着。这时,一位知道我身份的女士把我拉到了一边,她问我:“童年的压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她一脸迷茫,眼中闪着泪光。我把手搭在她的肩头。另一位母亲听见了我们的谈话,朝我们走来,点头致意,说道:“你知道我们这个社区有多少妈妈在吃抗焦虑药吗?”这两个问题我都答不上来。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妈妈与我进行了类似的谈话,这构成了我写作本书的另一重要理由。
作为斯坦福大学曾经的教务长,我关心那些被宠坏的年轻人,担心他们的发展与未来前景。得益于与其他年轻人的丰富交流,作为家长,我想我做出了更好的选择。但同时我也像其他家长一样在恐惧中挣扎,面对着与他们相同的压力,而且我理解,系统性的过度养育问题源于我们对世界的担忧,我们总是担心,要是没有我们,孩子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赢得成功。
不过,我们的做法确实害了孩子。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停止这种基于恐惧的养育方式,在社会、学校和家里,恢复更健康、更明智的爱子方式。本书将科学研究、真实生活中的观察及常识性的建议熔于一炉,讲述把孩子养育为成人的方法,以及如何获得采取行动的勇气。
书籍介绍
●一本具有挑衅意味的宣言式著作,直指当代父母的过度养育问题及危害,就如何让孩子真正成人,在未来世界施展拳脚,提出了另一套养育哲学。
●18岁前,孩子必须拥有哪8种生活技能?20种糟糕的体验,如何帮助孩子成长?如何通过巧妙提问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在不确定的未来给孩子确定无疑的成功要素?
●美国知名教育者、曾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10年、被称为美国“国宝”的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借鉴相关研究,通过与众多招生官、教育者、雇主、家长及学生的交流,融入自身作为母亲与教导长的洞见,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 为3~16岁孩子家长提供了一整套养育观念及实用方法,助你摆脱过度养育陷阱,让孩子获得赢在未来的能力。
●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给父母们的建议。
●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这样的家长,知道何时牵手,更懂得适时放手。
●《纽约时报》、亚马逊双料畅销书,TED演讲超过300万点击量,被评论为“应置于所有教养类图书之前”,告诉父母,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事。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著名作家麦家倾情作序。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儿童教育专家罗玲、畅销书《驱动力》《全新思维》作者丹尼尔•平克、畅销书《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给孩子软实力》作者玛德琳•莱文、畅销书《优秀的绵羊》作者威廉•德雷谢维奇及《纽约时报书评》《芝加哥论坛报》《出版人周刊》《科克斯书评》等众多专家媒体盛赞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epub(348+)
- 方便(176+)
- 购买多(177+)
- 赞(269+)
- 速度慢(395+)
- 简单(123+)
- 快捷(626+)
- 内涵好书(471+)
- 不亏(469+)
- 书籍完整(557+)
- 种类多(271+)
- 章节完整(195+)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5-01-12 02:17:4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林***艳: ( 2025-01-20 08:08:1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龚***湄: ( 2025-01-15 21:29:18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步***青: ( 2024-12-25 12:44:18 )
。。。。。好
- 网友 权***波: ( 2025-01-02 20:38:49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曾***文: ( 2024-12-31 12:05:2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辛***玮: ( 2025-01-03 01:26:3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康***溪: ( 2024-12-28 06:18:12 )
强烈推荐!!!
- 网友 养***秋: ( 2025-01-08 14:45:2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隗***杉: ( 2024-12-21 19:10:56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田***珊: ( 2024-12-25 17:24:25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师***怡: ( 2025-01-15 01:07:58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晴: ( 2025-01-01 22:06:25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訾***雰: ( 2025-01-10 17:00:2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喜欢"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的人也看了
生物分离原理及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2023版一本英语热考英语时文阅读中考 全国通用文章时新全文翻译有声学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课堂创意管理实用技巧 大夏书系(50多个创意管理技巧,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土壤)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Dreamweaver + PHP + MySQL 动态网站开发案例课堂(附光盘)/网站开发案例课堂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外室内设计史图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口腔材料学(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 礼盒装(升级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新西兰深度游Follow Me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园林制图与识图速成实例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商业银行稳定水平:评估模型、影响因素与比较分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陶庵对偶故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石油技师.37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朗道理论物理学教程 第8卷:连续介质电动力学 第2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开关电源故障检修方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政法角力,党派博弈,理解美国国家体制的之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