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斋 -曾奇峰的心理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6:03:16

曾奇峰的心理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曾奇峰的心理课精美图片
》曾奇峰的心理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曾奇峰的心理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57500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1
  • 页数:256
  • 价格:26.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6:03:16

寄语:

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分析课,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李雪作序盛赞,岳晓东、刘丹联合推荐! DU家收录其在武汉疫情期间关于心理健康的思考,给处于困难时期的每一个你以温暖和勇气!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人生*的成功,莫过于充分地成为自己,拥有健康和强大的人格。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放被压抑和扭曲的人格,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本书应用4大生活场景,覆盖自我认知 关系洞察 情绪管理 科学育儿;囊括精神分析核心理念,针对性解决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为你写下治愈心灵的药方;系统讲解心理咨询真实操作流程,是送给每一位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心理自助手册。


书籍目录:

精神分析:你不知道的心灵面具  /  001

潜意识里储存着命运  /  002

自恋:自己跟自己玩的孤独与哀伤  /  011

退行与固着:与成长背道而驰  /  015

投射:让世界如我所愿  /  020

情感隔离:共情能力的匮乏  /  025

强迫性重复:某种程度几乎等于命运  /  030

攻击性:人的基本动力  /  035

反向形成:回避深度的自我觉察  /  042

自我的边界: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  /  048

关系:从负担变滋养  /  053

关系中的距离与秘密  /  054

亲密关系中的控制与自由  /  060

婆媳关系的深层风景  /  066

性与关系:生命被激活的程度  /  072

传统人际关系的特点  /  078

亲密关系中的常见误区  /  083

亲子关系: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089

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  090

60分的妈妈和爸爸:孩子的起飞平台  /  100

独立抚养者面临的问题  /  105

孩子的那些所谓“毛病”  /  111

学习那些事儿  /  116

如何处理同胞竞争  /  121

吃还是不吃:权力斗争的战场  /  123

你不知道的情绪密码  /  125

抑郁:愤怒转向自身  /  126

焦虑:任何不确定性都是威胁  /  131

恐惧:请不要恐惧你的恐惧  /  136

冲突:我们总跟自己过不去  /  142

安全感:回溯你的童年经历  /  148

分离焦虑:发展你的自我功能  /  155

心身疾病:心身从来都是一体的  /  158

共情:面对现实问题的反应  /  164

心理咨询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  171

如何成为一个心理咨询师  /  172

咨询师和来访者的相互关系  /  176

心理咨询是如何起效的  /  180

如何讨论咨询目标  /  185

如何面对来访者现实中的难题  /  189

当你的来访者也是心理咨询师  /  192

咨询师的营业之路  /  194

咨询师如何把控时间  /  196

心理咨询中的经典问题  /  201

转诊:我想换一个咨询师  /  202

金钱:我是花了钱的  /  207

睡眠:如何把稳定性内化  /  209

咨询目的:我什么时候可以好  /  212

谴责:嫌弃你,又离不开你  /  215

沉默:沉默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  218

重新解读爱情、婚姻、家庭  /  221

疫情危机之下,我们如何安心  /  233


作者介绍:

曾奇峰

1986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从事精神分析工作30余年,被誉为“精神分析的播种机”。

创立了被称为“中国塔维斯托克(Tavistock)”的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并担任shou任院长,使其成为中国培养心理咨询师的摇篮,是中国心理从业者心中的圣地。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学组副组长 。

德国威腾海德克大学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德国首屈一指的社会精神学家多勒教授。

人生的成功,莫过于充分地成为自己;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曾奇峰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曾奇峰心理课经典金句:

★我们日常生活中犯的各种错误,往往呈现了自己的潜意识。所有的病理学症状也可能呈现在潜意识里。

★所有心理治疗的目的,都是扩大一个人的意识范围,换句话说,要尽可能地让潜意识意识化,或者说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更加觉醒地活着。

★自恋者的自救,是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但跨出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学习心理学本身,的确可以增加一些对自己的了解,但如果只跟知识打交道而不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那么知识就可能成为新的、夸大的自我的一部分。

★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一个回答是:认知和情感生活都是饱满的。饱满的认知生活意味着智力的充分使用。生而为人,智力没有充分使用,实在太遗憾了。但是,如果人生只是使用智力,而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一辈子跟一台电脑没什么区别。

★自我边界清楚是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因为它标志着一个人充分地成为他自己,并且同时尊重他人的边界,乐意看到他人成为他自己。这个边界具有适应环境的灵活性,能够进退自如。

★越是已经自由的人,就越能在亲密关系中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因为他此时需要的仅仅是爱,而不是对对方的剥夺或“奴役”。

★对孩子的信任是健康的冒险。信任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的好的礼物。

★不要太多地用对和错、好和坏来判断孩子的言行,也不要让他用这样的眼光看待他所面对的人和事。世界上大多数事情是不好不坏的,或者说是处于黑和白之间的灰色。

★精神分析的任务是:让所有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心理咨询师的边界就是不代替你处理现实的事情,只是看看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之下,你的人格是什么样的反应;你的人格如果能够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就能够做出更恰当的反应,或者是对你自己更有利的反应。

★活着的价值就在于选择,由自己来选择还是由别人来选择,是决定一个人生命的品质的重要的因素。

★所谓的自我成长,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处理各种各样人生问题的老司机。

★一个人矛盾的情感体验,就是有时候“我爱你”和“我恨你”的理由都是一样的。

★有的人一辈子带着症状生活,也没什么太大的麻烦,该干吗干吗。我在意的是一个人建立有滋养的亲密关系的能力,赚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能力,满足自己自恋的需要的能力。

自恋:自己跟自己玩的孤独与哀伤

自恋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自恋的背后,有一些哀伤。而一个人跟过度自恋打交道,是一件不太让人舒服的事情。

自恋,希腊文是narcisse,本来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个美少年的名字。传说他看到湖中自己美丽的倒影之后,就爱上了自己,从此茶饭不思,憔悴而死。后世的心理学家用他的名字来描述那些心中没有他人的人。

自恋的人有以下一些特征:

自恋的人会夸大自我,包括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比如一个人在潜意识层面认为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表现出来的就是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看到这样的自我中心感是经过了某种变形的,即把别人都关注自己变成了别人都看不起自己。记得有一次一个人跟我说,曾医生你看不起我,我想了一下说,我没有空看不起你,因为我在忙着担心别人看不起我。他听了之后先是一愣,然后就哈哈大笑起来。

自恋的人会唯我独尊。当他意识到自己不是沙滩上的鹅卵石的时候,他的自恋就已经受到了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因为碰巧跟别人穿一样的衣服而自尊心受损。还有一些人追求限量版的产品,甚至有些人会吃一些珍稀保护动物,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独一无二的感觉。

自恋的人还会对赞美成瘾。他们需要别人随时随地地赞美,在别人不赞美的时候,他们就自己赞美自己。比如说自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每天早上都被自己帅醒,想找一个佩服的人就照镜子等。

自恋的人还有一种不合理的权力感,他们期待被优待,或者别人无条件地顺从自己的意愿。如果他们的愿望没被满足,就会生气,这就是自恋性暴怒。比如,有人开车的时候,动辄狂按喇叭,好像他一出门,所有人都应该为他让路;排队没有耐心;遇到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就勃然大怒,觉得对方是跟自己过不去,等等。

自恋的人在关系上是剥削性的,他们只会索取,而没有付出的能力。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出现自恋性的竞争,即一方的自恋满足需要以对方自恋受损为代价,所以这样的关系终可能会走向破裂。

嫉妒他人,也是自恋的人的特征。面对他人的才能和成就,他们身处不能欣赏的困境。跟他人进行近距离肉搏式的竞争,并获得压倒性的胜利,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我们知道,这个目标并不是总能达到。

自恋的人还缺乏共情的能力,对他人的痛苦常常无动于衷。他们也可能会做一些慈善之举,但目的并非救他人于水火之中,而是表现自己。

自恋的人常常幻想自己拥有巨大的成就、无限的权力、盖世才华、超凡的美貌或完美的爱情,他们沉溺于这样的幻想中,直到幻想破灭或者在运气好的情况下幻想永不破灭。

自恋跟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7000万人患有抑郁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当我们夸大了自己的能力,有时候的确可以搞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碰到一些搞不定的事情,夸大的自我就会破碎,抑郁就产生了,所以抑郁是自恋破碎之后的产物。的自恋,我们称为恶性自恋,可能表现为自杀。

自恋也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健康的自恋,是一个人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比如你现在正在学习精神分析,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不健康的自恋,就表现为一个人的需要大于他的实际能力,所以他会经常处在一种不被满足的状态,就像儿童时期没被父母满足一样。

有着健康的自恋的人是很有人际魅力的。他们的自恋会形成一个温和而强大的引力场,不知不觉地把他人卷进去。我们说某个人气场强大,说的其实就是他的健康的自恋覆盖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他人会不自觉地受他的影响,而且不会感到自己被强迫。

那病理性的自恋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生命早期的时候,孩子在跟母亲的关系中,缺乏来自母亲的共情性回应。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些画面:一个幼儿在那里各种表现,希望妈妈认可和赞美,但是妈妈却视而不见。慢慢地,孩子就必须把注意力从妈妈那里撤回到自己身上。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这个幼儿对妈妈是多么失望,以及对自己是多么失望。

跟自恋相关的抑郁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此普遍,估计这跟文化传统和目前的教育环境有关。我们的文化传统要求孩子们成龙成凤,如果成不了龙凤,抑郁就是自然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教育环境制造了太多孩子们之间的自恋性竞争,那些在竞争中失败的人,也只能陷入抑郁之中。

自恋者的自救,是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但跨出这一步真的非常不容易。学习心理学本身,的确可以增加一些对自己的了解,但如果只跟知识打交道而不跟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那么知识就可能成为新的、夸大的自我的一部分。

记住,获得人格成长的途径,就是去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看心理医生是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安全的方式。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网上流行过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相信,发自内心觉得现在自己的一切都很好的人不会说这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要用这句话对抗自己生活中一些不太满意的地方。所以,这句话可以翻译成“我虽然有许多不满意,但我还是认为现有的一切都很好,这样我内心才能维持平衡”。这是反向形成的功效,从暂时渡过难关这一点来说,反向形成就是智慧,但不是最高的智慧。最高的智慧是直面那些没让自己满意的问题,并发展能力去解决它


异性恐惧。

1。你把跟异性的普通接触赋予性的意义,所以你恐惧。你恐惧的不是异性,而是你的欲望


记住,获得人格成长的唯一途径,就是去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看心理医生是获得新的人际关系经验最安全的方式。

比如我是一个曾经霸凌其他同学的人,在心理老师的帮下,如果我能够体会到被我凌的那些人的痛苦和给他们造成的创伤,以及对他们以后成长的影响,那我的自我意识范围就扩大了。以后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攻击性就可能会有所收敛。

我们每个人都是慢慢长大的,需要学习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同时,共情他人的能力,也是需要慢慢学习的


我们为什么要隔离自己的情感?

因为我们不敢。

为什么敢?因为智力撑不住。

不是因为先天智力障碍,而是智力的用被我们赋予了太多象征性意义,比如堕落、投机取巧、背叛包父母和文化等


圈子是对人格发展的限定。它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严重时会危害到社会安全。人格强大的人是不会过度依赖或完全融入某个特定的圈子的。


自恋的人会夸大自我,包括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比如一个人在潜意识层面认为自己是所有人的中心,表现出来的就是觉得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看到这样的自我中心感是经过了某种变形的,即把别人都关注自己变成了别人都看不自己。记得有一次一个人跟我说,曾医生你看不起我,我想了一下说,我没有空看不起你,因为我在忙着担心别人看不起我。

自恋跟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7000万人患有抑郁症。当我们夸大了自己的能力,有时候的确可以搞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碰到一些搞不定的事情,夸大的自我就会破碎,抑郁就产生了,所以抑郁是自恋破碎之后的产物。极端的自恋,我们称为恶性自恋,可能表现为自杀。

自恋也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健康的自恋,是一个人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健康的自恋,就表现为一个人的需要大于他的实际能力,所以他会经常处在一种不被满足的状态,就像儿童时期没被父母满足一样。

有着健康的自恋的人是很有人际魅力的。他们的自恋会形成一个温和而强大的引力场,不知不觉地把他人卷进去。我们说某个人气场强大,说的其实就是他的健康的自恋覆盖的范围。在这个范围里,他人会不自觉地受他的影响,而且不会感到自己被强迫。

那病理性的自恋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生命早期的时候,孩子在跟母亲的关系中,缺乏来自母亲的共情性回应。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些画面:一个幼儿在那里各种表现,希望妈妈认可和赞美,但是妈妈却视而不见。慢慢地,孩子就必须把注意力从妈妈那里撤回到自己身上。我们同样也可以想象,这个幼儿对妈妈是多么失望,以及对自己是多么失望。

自恋者的自救,是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曾奇峰SHOU个大众实用心理课,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分析课

思考30年,历时1年打磨,原汁原味的曾氏心理学帮你快速入门心理精神分析流派。

★一本书讲透生活中的心理难题,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本书应用4大生活场景,全面覆盖“自我认知 关系洞察 情绪管理 科学育儿,针对性解决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为你写下治愈心灵的药方.

★武志红、李雪作序盛赞,岳晓东、刘丹联合推荐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曾老师的这本书中,那些洞若观火、充满智慧的句子,可以帮我们去顺从自己的赤子之心。一本好书该当如此,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深的理解和接纳。”

★DU家收录对武汉疫情心理健康的思考,给每一个处于困难时期的你以温暖和勇气

曾奇峰老师是武汉人,疫情期间正在武汉,疫情会增加我们的情绪,解决情绪的方式,就是增加我们的思考。寻找确定性,我们寻找到确定性的东西越多,我们的内心就越安稳,相信自然的痊愈力量。

★曾氏金句重现江湖,获得知识同时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独特魅力

自恋者的自救,是把爱自己变成爱他人。

什么是理想的人生?一个回答是:认知和情感生活都是饱满的。

精神分析的任务是:让所有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

活着*的价值就在于选择,由自己来选择还是由别人来选择,是决定一个人生命的品质的*重要的因素。

所谓的自我成长,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处理各种各样人生问题的老司机。

★双封设计,封面专色 烫金工艺,展示专业实力和品质感


媒体评论

在曾老师的这本书中,那些洞若观火、充满智慧的句子,可以帮我们去顺从自己的赤子之心。一本好书该当如此,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深的理解和接纳。

——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

奇峰钻研精神分析理论30余年,深有心得,多有建树,可谓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篇章视角独特,观点新颖,令人印象深刻。相信你定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心理学的滋养。

——知名心理学家岳晓东

他喜欢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投去那“不经意的一瞥”,用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我们司空见惯的人与事、喜怒与哀愁、悲欢与离合。

——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刘丹

学习一门学问,捷径就在于直接跟这个领域*的人学习,越*的人,带给人越轻松、越本质的学习。读曾奇峰老师的书,直达精神分析的本质逻辑,是我*的收获。

——心理学者李雪


前言

推荐序1

有人学心理学,是想成为某某家。

有人学心理学,则只是日益成为他自己。

读他们的文字,听他们说话,你会看到这种区别。

前者虽然说话越来越专业,但你一听就知道,其实都是套路,都是这个专业内的语言。

后一种无论如何专业,他们一说话,你会发现,他们说的是他们自己的话,这份专业没有把他们的风格给夺走。

同时,你会知道,他们其实无比专业,专业到骨子里,和他们的心性结合到了一起,只是这份结合非常自然,毫不造作。

曾奇峰老师,在我的感知中,就是后者。

精神分析也有它套路般的风格。学精神分析的时候,如果你混一下圈子,你会看到,好像学精神分析的人很容易变得有些高冷。

比方说,针对一种现象,扔出一个高明的解释。对这份高明的解释,你容易产生佩服,但同时,你可能对于这样的解释和抛出这个解释的人产生了一种距离感。

以上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背后,是大家都风格化了,只是精神分析圈子的一种惯常风格。

但是,在曾奇峰这里,你闻不到这种味道,不管曾氏飞刀是何等精准,你在佩服的同时会有一种感觉——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他高明的解释,并不会拉开你和他的距离,你再佩服他,也仍然会觉得他是充满生活气息的人,非常真实。

我喜欢曾奇峰老师的这种感觉,文如其人。如果你有幸近距离接触曾老师,你会发现现实中的曾奇峰也会给你这种感觉。

不过,曾老师的文字,过去有一种遗憾。这个遗憾就是,他讲课要比文字精彩很多,而平时和他谈话,就更加精彩,然而在写作时,这份精彩却显得不够。

为此,我和曾老师探讨过。我问他:你写作时,会不会考虑到读者的水平,然后觉得得让这种水平的读者听懂?

他说:是的。

我说难怪会有这样一份遗憾,真不妨试试,在写作时,把想象中的读者放下,就按照自己的感觉写。

在这本书中,再读曾老师的文字,我觉得这份遗憾像是没有了,曾老师在更肆意、更直接地表达自己,这样读着很过瘾。

我很喜欢一个说法:别人的真理,必须经由你身体的检验,才能成为你的真理。

一听到曾氏风格的语句,也许你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这是在曾老师自己生命中被检验过的真理。

如此活着的人老道,同时也天真。他似乎能洞若观火,同时也丝毫未失去过那份赤子之心。

在曾老师的这本书中,那些洞若观火、充满智慧的句子,可以帮我们去顺从自己的赤子之心。

一本好书该当如此。

武志红(知名心理学家,代表作《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推荐序2

精神分析有啥用,能减轻人生痛苦吗?

人的痛苦,无非是求而不得。

求而不得分两种,一种是目标本身就是不可实现的幻想。比如,幻想我学了心理学,学会正确的沟通和理解配偶,我的配偶就不会再对我施加冷暴力了。这是从自体自恋出发,婴儿级别的共生幻想。

婴儿的共生幻想,是只要我做了×××,别人就会×××。精神分析讲成长是一个哀悼丧失的过程。哀悼的是这种婴儿的幻想,随着长大,一个个地丧失,承认自己的责任和能力是有边界的,终回到现实中,从自体自恋走向客体现实,跟客观事实和解,从神回到平凡的人。

另一种是目标虽然是现实的,但做出来的行为却跟目标背道而驰。这就要看清楚潜意识在捣什么鬼,是什么样的木马程序扰乱了正确的导航。

曾奇峰老师的这本书,把生活中常见的木马程序一个个解析清楚,就像破案一样,找出破坏幸福生活的“幕后黑手”。

看清楚了,就有了自由,从亲密关系、亲子关系跟父母的关系,各方面理解现实边界,理解什么是自己的责任,什么是不可掌控的客观现实。在中国人集体性的边界不清的纠缠中,明确自身责任和能力的边界。在现实边界中,从容地做滋养自己的事情,警觉自身,不去侵犯他人的边界,不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经由精神分析理解自身,人活一世,其实可以轻轻松松。

精神分析的核心意义,就在于从幻想回到现实。一是走出幻想目标,回到现实目标;二是扫清潜意识障碍,能够“指哪儿打哪儿”,让行为跟目标一致,获得成年人的力量和自由:我可以清楚自己的需求,并且做出选择。

曾奇峰老师这本书就是这样的导航,把潜意识里阻碍自己的坑一个个剖开来看清楚,读者会发现,原来自己给自己绕了这么多弯子,然后恍然一笑,轻松回到现实。

曾奇峰老师难能可贵的是,把深奥复杂的精神分析动力学写得轻盈有趣。读者完全可以像看侦探小说一样,一步步深入潜意识探案,毫无负担地阅读体验。

学界能把书写深奥了不难,但举重若轻,笔触轻松,那真是数十年的真修炼。

学习一门学问,捷径就在于直接跟这个领域的人学习,越的人,带给人越轻松、越本质的学习。读曾奇峰老师的书,直达精神分析的本质逻辑,是我的收获。

李雪(心理学者, **@李雪爱与自由,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 

序 言

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 

如果你问我,心理学有什么用?

我会说:好玩。

心理学除了可以解决我们的一些问题,还非常好玩。心理学好玩的地方,是满足我们对自己的好奇心。

因为对于这个世界、他人,还有我们自己,有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为此做了很多事情,但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好。事与愿违,在意识层面是没办法理解的,但在潜意识层面,则清清楚楚。解释之一是:在潜意识层面,父母并不希望孩子成绩好,因为孩子成绩好了,父母就显得无事可做了,当下会产生被孩子抛弃的感觉。当然,成绩好的孩子未来将远走高飞,更会使父母产生被抛弃感。

没有人愿意成为一座孤岛,也没有人愿意成为被人群湮没的一员。

通常,人们认为想法、情绪和行为都是受自己控制的,但精神分析却坚持说,我们的所想、所感、所为,很多时候是被我们不知道、不理解的潜意识操控的。

潜意识的巨大魅力催生了这本书,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探索潜意识、解密你不知道的人生的工具——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跟其他心理治疗学派相比,的特点是针对潜意识工作。

我尝试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潜意识是什么。

我们的意识相当于一个大脑,这个大脑的活动,比如思考、情绪、有意识的行为等,都是我们能够自我觉察到和被观察到的。而潜意识相当于另外一个大脑,它的活动不太容易被觉察到,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一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精神分析是一门育儿学。它的很多结论都是在观察婴儿成长的过程中得出的,所以可以反过来用于指导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精神分析极重要的贡献之一,即发现父母跟孩子的关系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的因素,而一个人的人格,事关他一生的幸福和成就。

精神分析是一门人格鉴赏学。它让我们从美学和哲学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病理学角度——来鉴赏各种症状和人格的风景。

精神分析是一门发掘潜力的学问。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但这些潜力经常被不那么健全的人格所束缚,精神分析可以解除这些束缚。

精神分析也是一门关系学。人活着的基本动力,就是要建立和维持跟他人的关系。人对关系的需要,就像人对空气和水的需要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在关系中被滋养,也会在关系中受伤害,精神分析会告诉我们如何建立和维持相互滋养的关系。

精神分析,还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人成即佛成,人生的成功莫过于充分地成为自己,拥有健康和强大的人格。

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放被压抑和扭曲的人格,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所以,我将围绕防御机制、关系、情绪、育儿及心理咨询五个方面,与你一起领略精神分析的方法和智慧。

首先,我会谈到人的心灵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叫防御机制,有很多种,我会讲到常见的几种。比如,退行以及在退行的情况下,各种能力会削弱和丧失。所谓的全能自恋现象,就跟退行有关系。

其次,我会谈到多种关系,如亲子关系、性关系、婆媳关系,以及关系中的丧失。我们可以看到,意识层面的事与愿违,其实并没有跟我们潜意识的愿望相违背。

再次,我还会谈到对人类基本情绪的理解。这些情绪包括抑郁、焦虑和恐惧。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自己的情绪所湮没。

又次,当然我还会谈到与孩子成长相关的事情,包括:如何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尊重孩子的心理边界,以及如何做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父母。

后,我会针对目前国内心理行业的现状,给对心理学感兴趣、想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人一些意见和建议。

2000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坎德尔博士说,精神分析仍然是理解人类心智的好模型。

关于精神分析,存在两个误解。

一是有些人认为,精神分析仍然停留在弗洛伊德建构的理论基础之上,而实际上,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有了长足的发展。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没有过时,但后继者们创造了很多新的东西。 

二是有些人认为,精神分析缺乏实证研究,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都支持精神分析治疗的有效性。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我在这儿就不赘述了。

后,我希望和你一起让心理学好玩一点,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变得好玩一点。


书籍介绍

曾奇峰SHOU个大众实用心理课,总结30年临床经验,历时1年打磨,原汁原味的曾氏心理学帮你快速入门心理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是一门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学。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充分地成为自己,拥有健康和强大的人格。精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放被压抑和扭曲的人格,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本书应用4大生活场景,覆盖自我认知+关系洞察+情绪管理+科学育儿;囊括精神分析核心理念,针对性解决生活中的最重要议题,为你写下治愈心灵的药方;系统讲解心理咨询真实操作流程,是送给每一位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心理自助手册。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615+)
  • 无多页(370+)
  • 三星好评(646+)
  • 差评(139+)
  • 目录完整(415+)
  • 在线转格式(499+)
  • 服务好(201+)
  • 傻瓜式服务(547+)
  • 小说多(224+)
  • 简单(503+)
  • 四星好评(438+)
  • 中评(375+)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17 03:25:25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游***钰: ( 2025-01-01 05:27:2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05:40:2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谢***灵: ( 2025-01-12 19:08:2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宫***玉: ( 2024-12-31 21:46:56 )

    我说完了。

  • 网友 宓***莉: ( 2025-01-12 12:28:3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堵***洁: ( 2024-12-29 22:57:24 )

    好用,支持

  • 网友 丁***菱: ( 2025-01-01 13:31:5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焦***山: ( 2025-01-05 08:16:55 )

    不错。。。。。

  • 网友 曾***文: ( 2025-01-02 16:10:4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国***芳: ( 2025-01-10 22:05:47 )

    五星好评

  • 网友 权***颜: ( 2025-01-17 13:23:2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师***怡: ( 2024-12-21 13:33:04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