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斋 -论犯罪与刑罚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6:07:00

论犯罪与刑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论犯罪与刑罚精美图片
》论犯罪与刑罚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论犯罪与刑罚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63246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7
  • 页数:169
  • 价格:19.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6:07:00

寄语:

内文彩色插图印刷,最新全译本。刑事法学不朽名著,法律与人文社科经典。1764年首次出版,持续畅销近260年。


内容简介:

《论犯罪与刑罚》是刑事法领域的经典著作,历来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习者的必*书。本书提出的关于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是现代刑事法理论的基石,启蒙了人们对待犯罪和刑罚的态度。本书的出版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刑事法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籍目录:

第1 章 刑罚之起源 001

第2 章 刑罚权 002

第3 章 前述原则之结论 005

第4 章 法律解释 007

第5 章 法律的晦涩 011

第6 章 罪刑相当 013

第7 章 犯罪程度之衡量 016

第8 章 犯罪的分类 019

第9 章 论名誉 022

第10 章 论决斗 025

第11 章 扰乱公共治安罪 027

第12 章 刑罚之用意 029

第13 章 证人之可靠性 031

第14 章 罪证与审判方式 034

第15 章 匿名控告 038

第16 章 论刑讯 041

第17 章 经济惩罚 049

第18 章 誓 言 051

第19 章 刑罚及时的益处 053

第20 章 论暴行 057

第21 章 对贵族的刑罚 059

第22 章 盗窃和抢劫罪 064

第23 章 作为刑罚的污名 066

第24 章 怠 惰 068

第25 章 驱逐和没收财产 069

第26 章 国家的家庭精神 071

第27 章 刑罚的宽缓 075

第28 章 死 刑 079

第29 章 监禁(审前羁押) 088

第30 章 起诉与时效 090

第31 章 难以证明的犯罪 094

第32 章 自 杀 099

第33 章 走 私 104

第34 章 破产者 107

第35 章 庇 护 111

第36 章 逮捕或杀死罪犯的悬赏 113

第37 章 犯意、共犯、赦免 116

第38 章 诱导性审讯 119

第39 章 一类特殊犯罪 121

第40 章 错误的效用观 123

第41 章 如何预防犯罪 125

第42 章 科 学 127

第43 章 治安官 131

第44 章 赏 金 133

第45 章 教 育 134

第46 章 赦 免 135

第47 章 结 论 137

附 录 贝卡里亚 139

译 后 记 164


作者介绍:

切萨雷 •贝卡里亚( 1738—1794),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1738年3月15日生于米兰一个贵族家庭,1758年毕业于帕维亚大学,获得法学学位。1762 年发表处女作《论米兰公国 1762年货币混乱及其救治》。1764 年出版《论犯罪与刑罚》,一举成名,并为他赢得了长久的声誉。1768 年,贝卡里亚接受了米兰帕拉蒂尼学校的公共经济和商业教席。1771年,成为米兰公共经济最高委员会委员,先后负责经济部门和司法部门的工作。

 

译者简介:

郭烁,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学者,国家“万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美国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文章七十余篇。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译有 《温柔的正义: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康纳和金伯格如何改変世界)(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年版)、

《欧陆刑事诉讼史》(第一译者,法律出版社 2023年版)等著作多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论犯罪与刑罚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论犯罪与刑罚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论犯罪与刑罚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利来杀死自己的同类呢?这当然不是早就君权和法律的那种权利。君权和法律,它们仅仅是一份份少量私人自由的总和,它们代表的是作为个人利益结合体的普遍意志。然而,有谁愿意把对自己的生死予夺大权奉予别人操使呢?(个人意愿与事实是两回事,不愿意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交出去)每个人在对自己做出牺牲时,怎么会把冠于一切财富之首的生命也搭进去呢?如果说这已成为事实的话,它同人无权自杀的原则怎么协调呢?要是他可以把这种权利交给他人或整个社会,他岂不本来就应该有这种权利吗?

只有根据两个理由才可以把处死一个公民看作是必要的。第一,某人在被剥夺自由之后仍然有某种联系和某种力量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安全;或者他的存在可能会在既定的政府体制中引起危险的动乱。第二,处死他是预防他人犯罪的根本的和唯一的防范手段。

历史上任何酷刑都从未使决心侵犯社会的人们回心转意。

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习惯是一种主宰着一切感知物的王权,一个人说话、走路、寻求生活需要,都离不开习惯的帮助;同样,道德观念只有通过持续和反复影响才会印入人的脑海里。处死罪犯的场面尽管可怕,但只是暂时的,如果把罪犯变成劳役犯,让他用自己的来库来补偿他所侵犯的社会,那么这种丧失自由的鉴戒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乃是制止犯罪的最强有力的手段。这种行之有效的约束经常提醒我们:如果我犯了这样的罪恶,也将陷入这漫长的苦难之中。因而同人们总感到扑溯迷离的死亡观念相比,它更具有力量。

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足以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

另外,很多人以一种安详而坚定的表情对待死刑。其中一些人是出于狂热,一些人是出于几乎一直伴随他走入坟墓的空虚。另一些人则是出于一种最后的绝望的试图:或者生存下去,或者忍受不幸。但是,在桎梏的束缚中,在轨邦的奴役下,既没有狂热,也没有空虚,...


神明启迪、自然法则和社会的人拟协约,这三者是产生调整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政治原则的源泉


任何雄辩,任何说教,任何不那么卓越的真理,都不足以长久的约束活生生的物质刺激所诱发的欲望


那些被曲解为“古朴”和“信义”的东西造成了怎样的结局:难以容忍的迷信压迫着人道;少数人的吝啬和野心用人类的鲜血涂饰着王位和宫殿;隐蔽的背叛和公开的残杀;每一个贵族都成了平民的暴君;布道福音真理的牧师每天都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抚摸慈善的上帝。


使我们追求安乐的力量类似重心力,他仅仅受限于它所遇到的阻力


犯罪界限的含混不清,在一些国家造成了一种与法制相矛盾的道德,造成了一些只顾及现时而相互排斥的立法,大量的法律使最明智的人面临遭受最严厉处罚的危险,恶和善变成了两个虚无缥缈的名词,连生存本身都捉摸不定,政治肌体因此而陷入危难的沉沉昏睡。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内文彩色插图印刷

刑事法学不朽名著,法律与人文社科经典

1764年首次出版,持续畅销近260年


书摘插图

第1 章

刑罚之起源

法律为互不相干的自然人组成社会提供了条件。厌倦了连绵战乱,也厌倦了时有时无的“鸡肋自由”,于是他们决定让渡一部分自由,以便安稳享受剩下的自由。每个个体所让渡的那份自由总合起来,就是国家主权。掌管这主权的是君主——国家的法定管理者。但仅仅托付权力还不够,还必须保护它不为个人攫取,因为总有些个人不仅想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还千方百计蚕食他人的份额。因此必须有直截了当的动议,以防个人的暴政使社会陷入先前的混乱。这些动议即对违法者的惩戒。它们不可或缺。因为从经验上看,乌合之众不会制定行为准则;而且社会必须有直截了当、使人牢记于心,并能制止不符合公共利益的个人冲动的动议,才不致走向崩溃(崩溃才是物理世界和道德世界的大势所趋)。雄辩的力量、崇高的真理,一刻都不能阻止当下诱惑所激发的冲动。


前言

人类社会总是会把一部分人推上强大、幸福的巅峰,而把另一部分人打入弱小、悲惨的深渊。良法则力图反其道而行之,使人人平等地受其审视。然而人们常把自己的切身利益交予弃用最佳及最明智制度之人,这些人审慎与否却不得而知。人们不会分析问题,惯于盲目接受表象,依据他人意见而非自己的调查做出决定,非到生活和自由千疮百孔、备受煎熬,才被迫设法纠正压迫其之恶行。这时人们才开始想到并承认那些显而易见的真理——庸人的头脑通常会因真理的朴素而将其忽视。纵观历史会发现,法律是或本应是自由状态下人们的习俗,却在很多时候,往往只是少数人头脑发热的产物,或偶然及权宜的结果。法律的制定者未能洞察人性,也未能对相异行为提纲挈领,以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其唯一目的。只有少数几个民族没有坐等人类否极泰来的缓慢循环,转身制定周密法律促进这一过程。人们也应深深感念那些默默无闻的哲学家,即使在很长一段时间真理都如石沉大海,他们也勇敢地在人群中播撒真理的种子。

印刷术使哲学真理得以传播,使人看清了君臣关系和国际关系。这种知识的普及催生了理性人应有的竞争意识与实干精神。这一切产生于这个昌明时代。然而,几乎从未有人质疑过刑罚的残酷性和刑事诉讼程序的不正当性——立法中如此重要的问题,在欧洲却被如此普遍地忽视。对数百年的错误从未在普遍原则的高度加以揭露。毫无疑问,弱者的呻吟,只换来冷漠的无视和权势者的不作为;野蛮的折磨,泛滥于本不应施加刑讯的未经证实或不可能存在的犯罪中;监狱的肮脏恐怖,因最残忍的酷吏使悲惨者的命运愈加难以预料。

这一切理应引起以天下为己任之人的关注。

不朽的孟德斯鸠对这一话题曾有少许涉及。真理亘古不灭,我当追随这位伟人之足迹。不过细心的读者——我的文字为他们而作——一眼就能分辨哪些是地基,哪些是其上的建筑。倘若我也能像孟德斯鸠那样,令潜心钻研推理和哲学的后进之辈暗自称谢,或激发理智之人内心的良善之情,使之拥护为人类请命的事业,我将喜不自胜。


书籍介绍

《论犯罪与刑罚》是刑事法领域的经典著作,历来被视为人文社会科学研习者的必读书。本书提出的关于刑事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是现代刑事法理论的基石,启蒙了人们对待犯罪和刑罚的态度。本书的出版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刑事法改革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510+)
  • 速度快(306+)
  • 体验好(188+)
  • 无颠倒(280+)
  • 微信读书(377+)
  • 赚了(190+)
  • 品质不错(309+)
  • 博大精深(73+)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16 07:52:0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訾***雰: ( 2025-01-02 17:03:3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宫***凡: ( 2024-12-28 20:55:5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芮***枫: ( 2025-01-01 09:46:36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饶***丽: ( 2025-01-09 06:57:45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家***丝: ( 2025-01-10 09:06:56 )

    好6666666

  • 网友 敖***菡: ( 2024-12-26 17:13:13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相***儿: ( 2025-01-07 07:07:20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沈***松: ( 2024-12-29 12:28:05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孙***美: ( 2025-01-01 11:02:51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养***秋: ( 2024-12-21 09:17:2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陈***秋: ( 2024-12-20 16:23:1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谭***然: ( 2025-01-10 17:43:37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