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斋 -大夏书系·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6:15:00

大夏书系·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大夏书系·安静做真实的教育精美图片
》大夏书系·安静做真实的教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夏书系·安静做真实的教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56333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页数:252
  • 价格:2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6:15:00

寄语:

(“暖叔”姚跃林全新力作,《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姊妹篇。重拾教育常识,做学生真正喜欢的教育。教育畅销书《教育的细节》作者朱永通郑重推荐!)


内容简介:

《安静做真实的教育》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学校创校校长,自担任校长以来,共撰写了400多篇博文,大量被多家媒体选登,引起不小的反响,现从中选择数十篇汇集成册出版。本书大多从脉动的学校生活入手,见微知著,处处可见作者的功力。本书思想和文采兼具,对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颇有启迪。


书籍目录:

序一

教育“侍者”的沉思 001

序二

别样的安静 003

序三

教育离真实有多远 007

 

上编  安静的心灵

快乐源于专注 003

教师的“专业” 008

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应当是教育实践 011

挚爱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 014

师生关系学是教师的必修课 016

爱是恒久的忍耐 019

“盖棺”未必能论定 022

为师不必急于图报 025

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 031

“为之计深远”,你烦了吗? 037

名声和信誉就是支票 040

学问差不多就是见识 044

圣人“行不言之教” 047

学校管理对事也要“对人” 050

矫枉不过正:走向理想的现实策略 053

校园如何让人更美好 059

照耀校魂:校规的价值追求 065

校规中蕴含的教育契机 070

科学主义无助于校园文化建设 075

提高辨别力是文化继承的关键 079

明理·顺气·鼓劲 084

 

中编  安静的校园

服务学生的意识应当深入骨髓 093

要给“学困生”找出路! 097

再谈学生的“现实快乐” 102

“特色”之忧 105

“清北林” 109

教师生活在学生中 113

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不再孤独 115

在路上我们丢下了谁 120

网上植物园 122

你能认识一百种花木吗? 124

告诉我:放不下还是太敏感 127

学校的形象 130

万圣节为何要吃糖? 133

该坚守的千万要坚守! 136

学校教育不能避重就轻 140

一次冒雨演出的启示 143

校园文化的经济价值 146

警惕:我们也许正走向平庸! 149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153

校长要不要做小事 157

教育不相信奇迹 161

 

下编

█ 安静的课堂

教有序,学轻松——和谐在课堂 171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175

比萨饼的分法 180

正视客观差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 184

普通人的艺术人生 187

教无定法 190

哪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 192

成人的恐惧会让孩子觉得可笑 194

声讨“为了考试”的课堂 198

我的课堂我能做主吗? 201

老师的样子 205

“课”到绝处 207

课时为什么总是不够 210

还有赶上的机会吗? 214

关于“精确”与“变通”的点滴感想 217

听了一堂“模式课” 221

语文教育怎样才能回归本质 225

我们终归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29

答郭培旺老师 233

作文之道在用心 237

疯狂的赛课 240

 

附录

在厦大附中学习过是种怎样的体验 243


作者介绍:

姚跃林,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师。1984年至2007年任教于安徽省示范高中蚌埠铁路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先后担任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务副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其间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等称号。2007年9月到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参与创办厦大附中。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教育》《福建教育》《教师月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近200篇,出版专著《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师生关系学是教师的必修课

 

教师职业倦怠多半源自职业幸福感不高。幸福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中,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中。所谓不幸福,其实就是没有处理好各种关系,主要是未处理好人际关系。我们要做一辈子教师,不深入研究和掌握师生间的“关系学”是不行的。于教师而言,我甚至认为,“师生观”就是“人生观”,也是“世界观”。也即,由教师的“师生观”可见其“世界观”。所以,这门学问是大学问。我的体会是,教师从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的角度建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关系在“唯美”的追求中变得轻松起来。

师生关系紧张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多或少存在,难以完全避免。这一方面是社会矛盾在校园里的自然投射,另一方面是教育观、教育方法和教育治理水平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中国教育报》两年前的一项调查表明,教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学生的文化课学业成绩。这是符合实际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应试教育加剧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程度。有老师说,不谈成绩都是“好孩子”;一考试,就有了“差生”。在单一的教育评价制度下,有老师见到“差生”好似见了“仇人”。“仇人”相见,哪里还有和谐的关系呢?所以,修好“师生关系学”的要义是端正教育观。观念决定方法。观念偏了,方法很难正确。

其次,教育的根本方法和形式是“爱”。唯有无私之爱方能“为之计深远”,才可以诲人不倦乃至“委曲求全”。献身于教育事业而无悔固然值得尊敬,但“爱”并非全等于“献身”。教师可以也应当有自己的生活和精神追求,也只有那些拥有独立精神和崇高灵魂的教师才能成为伟大的教师。但只要为师一日,全心服务学生成长的意识就要深入骨髓。不掺杂私念地真心为学生终身健康成长而从教,师生间就一定有“真爱”。

第三,为师者应有更高的姿态、不可消极敷衍。在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放大教育功能,更符合教育的本质。“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优秀教师一定能以身立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怎样才算是平等、理解、尊重、信任学生?本人不揣冒昧,试以亲历的故事阐释之。初二的学生送我贺年片——“请老师改掉抽烟的坏习惯”,我便立即戒了烟。这就是我理解的师生“平等”。因为老师没有理由不改掉“坏习惯”。学生因个人隐私、心结一时解不开而每天上学迟到,我不仅自己“视而不见”,还能让其他同学视之当然,这就是我说的“理解”。当学生坚持冒雨表演精心排练已久的文艺节目时,我不以爱的名义叫停,而是用目光和掌声助威。如此这般不让学生生活在教师的意志里,便是我理解的真正的“尊重”。当一块草坪荒芜而被众人作为学生素质差的证据时,我坚持认为主要责任不在学生。在自己做了回“园丁”、问题得以解决从而真相大白后,我更明白“信任”学生的教育价值。毫无疑问,对于师生关系,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我”的体会也只是一孔之见。

第四,为师者应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书是看得见的日常工作,育人是需要努力感悟的教育目的。古今中外的学校教育,基本不存在脱离知识传授的单纯的品德教化。读书的态度便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作为专业人士,教师的威信源自专业精神、修养和能力。一个不能令学生佩服的老师无法拥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辅导,答疑、解惑,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循循善诱,要言不烦,教师才能将学生带进迷人的知识殿堂。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师生关系就差不了。

后必须强调的是,修好“师生关系学”仍然要将“学问”转化为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与时俱进,学以致用。教师要有高情商,要洞察人性深处的奥秘,要懂得应变。在班级管理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学生,有的老师表扬甚至逢迎学生,学生反而很生气;而有的老师严厉批评学生,学生却心悦诚服。这说明师生关系的拿捏是很讲究分寸的,“心灵鸡汤”未必能起作用。

总之,从师生关系中不能获得精神慰藉的教师,其人生是灰暗而失败的。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该从基于终身从教的专业成长角度掌握好“师生关系学”。

[原载2016年9月7日《中国教育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暖叔”姚跃林全新力作,《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姊妹篇。

一所新建校凭什么让学生真正喜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段脚踏实地的真实教育之旅。

我们离安静、离真实有多远,就离真正的教育有多远,这本书让我们重拾遗失很久的教育常识。

面对急功近利、浮躁喧嚣的教育现实,姚跃林犹如一股清流,送给我们一剂清醒针——“安静做真实的教育”。

教育畅销书《教育的细节》作者朱永通郑重推荐!

 

推荐文章:

师生关系学是教师的必修课(P16)

教师凭什么赢得尊敬(P31)

警惕:我们也许正走向平庸(P149)

疯狂的赛课(P240)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安静做真实的教育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是对教育本质的呼应和回归。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喧嚣中逐渐迷失方向,走上了一条与“真实”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路。教育让孩子痛苦,学校成了孩子们害怕的地方,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变得狰狞,课堂带给孩子们噩梦……大家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救。现实是,安静难,真实也难!

——姚跃林


前言

序一

教育“侍者”的沉思

姚跃林校长又有新著要出版,嘱我写几句话。这向来是件很难的事情,但我愿意试着写写。对我而言,可谓心有期待,期待他的思考可以得到更多的呼应和回响,也可以借此分享一个读者阅读的喜悦。

我和姚跃林校长素未谋面,又异常熟悉。因为职业的关系,我“逼”着他写了很多文章,心中不免有些歉意,但更多的是喜悦。可以说,曾有一段时间,我是姚校长教育思考的见证者。有时候,我们通过电话讨论一个个教育的现实问题,试图把对教育的焦灼转为对教育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在姚跃林校长的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理想和理性。他深知,现实教育环境是喧嚣的,来自各个层面的声音和噪音正干扰着学校安静的课桌。虽然同样苦恼,但他并不因此懈怠。我们并不试图把自己放在一个理想化的教育环境中去,但如何营造一个更加理想的教育内环境却是教育者必须回答的命题,他的很多文章就是对营造美好的教育内环境的回答。但他的思考又不止于此。“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今天不美好的学校环境就是明天恶劣的社会环境。”他把眼前的教育想象得更远。只因为更远,所以更需要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在教育的“林中路”中,少走眼前捷径,而想着未来的目标。

身在不再安静的又细微的教育实践中,心怀大的视野。这是姚跃林校长的教育格局。虽然他不免有对某些伟大教育传统不能承传的遗憾和焦虑,但仍然努力去寻找真实的教育。在他的教育视野里,“真实”大抵是一个需要坚守的底线。对这个底线,他不会无原则地退缩,不会做一些教育人格分裂式的妥协。比如一面狂热追求北清率,一面又做出种种高姿态演说。他是实实在在地为每一个就读于学校的学生服务,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学校应当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提供合适的成长和进步的平台。既要为有潜力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服务,也要为什么都考不上的学生服务。”这种教育者的情怀在今天因日益稀薄而愈加可贵。

“安静”是姚跃林校长新著的关键词,或许也是他的心境。作为教育实践者,心有定力而智慧生焉。这种智慧,就是面对教育现实又试图超越教育现实的冲动与行动。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一个变革的时代,中国的基础教育也正为这种变革提供着正向的力量。然而,我们也有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判断,曾经习以为常甚至是引以自豪的基础教育模式已渐渐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时代转折点,我们可以隐约觉察出这个转折对人才提出的全新挑战,但教育却依然踱着旧脚步,跟不上时代步伐。更何况,对于社会而言,教育不能仅仅安于做一个追随者,而是要努力做一个超越者,一个早走几步的探路者,教育要以超越时代的独立性为社会谋划更美好的未来。这需要教育者富有独立性,并在独立中获得清醒的思维和认知。

虽然坚守是艰难的,但姚跃林校长说,“与学校相守,与师生相伴,我的内心充满阳光”。在我的“臆想”里,姚跃林应该是一位充满诗意的校长。这个诗意,是一种温暖的情怀:俯下身子服务教育,以一个“侍者”的姿态面对学校的学生、老师。而文字也是他的诗意、他服务教育的脚印。他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中,用文字安放自己的思索,安放对教育和未来的期待,而这些文字集结成书,似乎可以称之为安静做教育的探索或者指南。他用自己的实践,在教育穿越现实迈向未来的道路上,安放上一块块路标。

张树伟,《中国教育报》首席编辑、评论部主编

 

 

序二

别样的安静

我与姚跃林老师相识,源于他任厦大附中校长后所开博客“理想国”。其多数博文我都读过,有些拿到《福建教育》发表。这本《安静做真实的教育》所选文章,不少就在博客见过。姚老师嘱我作序,我欣然应承。

姚老师2006年开设博客,更新不辍,十年间发表了640多篇文章,共计180万字,平均每周1.23篇、每天493字。即使在离写作近的教育圈子甚至语文教师群体中,能够始终保持这样写作频率的人也不占多数。临时到来的检查、大量下发的文件、学校突发的事故、领导刚刚交代的任务、未经预约的访客、即刻就要上交的材料、各个层级的公开课……一线教师忙不堪言,层出不穷的琐事如刀锋一般划过,将人的时间切割成无数碎片,进而将人的情绪切割成无数碎片。再加上外界无止境的诱惑和骚扰,以至于身在其间的人很难抽出一段相对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观察一个现象、思考一个问题、琢磨一个事件,遑论认认真真写就一篇文章了。

然而姚老师做到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年。

身为校长,他的忙碌程度与校内其他成员相比哪个更高不言自明。他的时间又是从哪里来呢?要在繁忙生活中安静下来,其关键或在对时间和精力的掌控上。这跟一种叫作“断舍离”的社会文化大抵相通,其意在于“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说白了,就是克制或摒弃过度的物质欲望。延伸开来,可概括为:谢绝外物的干扰,回归自我,直寻本心。这是对当下过度物化的生活的反叛。在具体操作层面,除了减量购买非必需品外,还包括对于个人时间、精力的有效划分和使用。

在个人生活方面,姚老师是有所取舍的,譬如,他从不喝酒、很少应酬、不会打牌……这为他腾出了大量的业余时间。

而工作上的“断舍离”,或许更为他节约了大量精力。身为校长,肩上担子不会太轻,日常工作也不会太闲,但他认为自己“不必一天确定一个办学思想,也不必每时每刻关注质量,也无须每时每刻关注课堂,也不可能每时每刻找教师问寒问暖,更无法从早到晚四处化缘讨钱”,而更多的是在宏观层面“用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来引领学校的发展”。

明晰权责、陈力就列、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从具体事务当中脱离开来,只做他作为“校长”应该做的事。为什么很多校长觉得特别累?除了制度设计、社会环境等存在不合理之处外,也许还因为他无形中包干了副校长、各处室主任甚至普通教师、大门保安的任务。

姚校长很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才经常有时间“在办公室里不做事只看书”,才有精力经常找学生谈话,才有心情仔细琢磨教育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并把它写下来与人共享。他早已有着非常稳定的本心,所以能够一直以自己独有的姿态享受教育,享受写作。

这样想来,每周更新、连续十年,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不堪其忧”,而他自己却是“不改其乐”了。更何况,在享受了十年的快乐之后再结出几颗硕果,这福气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而事实上,或许这也才是教育的本来面目。在科技发展高潮迭起、社会风气以快为美的当下,我时常会有灵魂滞后于身体的撕裂感和惶惑感。冷静而稳健地在教育领域踽踽前行,恰是一种稀缺而珍贵的品质。

当然,我们无意要求每个人都选择如此看似“清苦”的人生态度,事实上姚老师也绝非一个寡然无趣之人。囿于空间阻隔,在有限的几次交往中,我发现姚老师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当然他的话题,永远保持在教育、阅读、写作以及与之相关的范围之内,很少旁逸斜出。这一习惯反射到写作上,也呈现出类似的形态。这十年来,他的写作产量很大,但基本上都是在呈现校园生活中对教育行为的思考和理解、对教育理念的阐释和分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的文章少了一般博文的随意性,更多了几分严谨和讲究,似乎设置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对潜在读者进行区分;就像热爱阅读的笑眯眯的北欧人,虽然温和,但并不拒绝设立准入门槛;喜欢与你交流,但也希望你带着干货而不只是顾左右而言他。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并没有很大的奢望,甚至并没有很大的兴趣,也不是太在意外界的风云变幻,只是单纯地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只关注少数一些事情,因之挖掘越来越深,体会越来越细,理解越来越深刻,视野之内任何一点波动都逃不过他们纤毫毕现的目光扫描。

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你持续十年,也会成为你的习惯;无论什么样的理念,你坚持十年,也会成为你的世界观;无论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你享受十年,也会成为你的专长。

虽然并没有将视域放得很宽,但姚老师的分寸感显然把握得非常好。他并没有将关注的重心过度局限于一己小我之上,更多的是从一个教育观察者、参与者、建设者、评判者、反思者的角度,立足校园,发现校园,展示校园,让很多人眼中淡而无味、日日重复的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跃然纸上,让读者在惊叹他将二维的生活过出立体的感受之余,还会忍不住坐下来好好思索一番:为什么他的视角可以这么独特?为什么这样的生活我也每天在过,却没有太多感觉?为什么同样一件事情,在他眼里就能看出三明治一般的层次感来?

其实只要仔细阅读一遍他的作品,多多少少就会有所发现。某些文章的切入点虽然很小,所谈的问题却可以很大,如《学会选择,并为此承担后果》涉及学生选择权的自由和事后负责的人生态度,这是打底的人生观;某些文章的观点可能有些老生常谈,但这些基本的常识却早已被我们抛在脑后,如《服务学生的意识应当深入骨髓》《教育无非服务》涉及的教育作为“服务性”行业的根本要义,在日渐官僚化、行政化、商业化、工具化的背景下更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有些文章的态度可能多少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然而却能够从一线具体的教育实践出发“讲真话”,如《谁来关心中学校长?》揭开了这个聚光灯下的群体长期被忽视的隐痛,《“特色”之忧》更是对当下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热情的冷静反思。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即使作为一个口味比较刁钻的读者,我也不得不承认,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享受到思维的挑战和视野的更新,时而大感“搔着痒处”,时而大呼“深得我心”,甚至会因为他说出很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而略微有些担心。

但他似乎并不是那么在乎别人的反应,始终坐在书后,脸上带着安静的微笑,既不高呼吸睛,也不无声避世,只是安静地做着他理解中的真实的教育,有条不紊,不疾不徐,不忧不喜,怡然自乐——专注地追寻理想,在喧嚣中保持着一种别样的安静。

吴炜旻,《福建教育》编辑

 

 

序三

教育离真实有多远

安静做真实的教育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是对教育本质的呼应和回归。这么多年来,我们在喧嚣中逐渐迷失方向,走上了一条与“真实”越来越远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路。教育让孩子痛苦,学校成了孩子们害怕的地方,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变得狰狞,课堂带给孩子们噩梦……大家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救。现实是,安静难,真实也难!

厦大附中所在、我所生活的漳州开发区是一片正在开发的热土,昼夜喧嚣是其突出的特征。吵闹就是效益,静谧则暗藏危机。这样的情景也许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更顽固的扰攘可能要直达每个人生命的尽头,这就是社会性的浮躁和不安。

2015年10月28日,我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要为校长治校做“减法”》,文中有这样两段:

校长如果将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某个班级的教学,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能做什么呢?首先是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每年72学时;校长岗培班、提高班、高研班、“影子校长”之外,校长的常规培训还有一定量的学时;有时还得参加党政干部培训。其次,“阅读”文件。各级、各部门的文件一年上千份;一年接到的短信指示几百条,电话指示几百通。那些文件、短信、电话都是有事要落实的,不是看看听听就能完事的。第三是开会。上级的、教研部门的、学校的,都是必要的。第四是创建活动。达标校、示范校、文明校、基地校等等,有扛不完的牌子。这边刚创建,那边就要验收。连课题研究也成了立等可取的“快餐”。第五是基本事务。学校的人财物管理,批钱、批假,批什么都得校长“一支笔”。党政工团少,工农兵学商,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伤,校长都不能缺位。第六是有许多想不到的“新”举措。譬如,加强校园安全,校长要值班巡查校园;加强食品安全,校长每周要一到几次在食堂用餐;加强招生管理,录取通知书要校长亲自签名;规范教材教辅征订,校长要亲自审核签字;还有众多的专题教育活动以及放学后学生无处去、校车安全、学生回家后的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等等。学校成了小社会、小政府,社会和政府要做的事,学校也得做。

如果还有时间的话,才能顾及“校长专业标准”规定的那六条:学校、老师、学生怎么发展?教学、管理、文化建设怎么搞?社会资源怎么利用?要走近师生,不是打招呼就行。要走进课堂,远非止于自己任课的那个班。要联系社区,不是握个手就完事。这些都需要有时间来做,而且时间多多益善。

这是校长作为职业人的生存环境,尚未考虑其作为自然人、社会人的处境。普通老师虽与此有所不同,但忙碌的状态没有两样。至于学生生存境况之不堪可谓尽人皆知。76年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大学一解》中谈到,今日大学生个人修养感缺憾,主要原因是缺乏可以自主的时空。学校课程太多,学生上课太忙,没有闲暇;也无法做到《大学》所言之“毋自欺”“必慎其独”。而他认为,“人生莫非学问”,必须有闲暇、有独处的空间进行自我观察、欣赏和沉思、体会才能获得。他感慨地说,连休止的地方都找不到,还说得上什么“定”“静”“安”“虑”“得”的五步功夫啊!梅先生不可能想到,今日小学生之忙碌有甚于当年的清华学子。终年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如何保持安静?我的体会是要始终保持对教育、学校和课堂的专注,仿佛在深山里独自修行,执著于一种美丽的孤独。“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一旦经受不住山外的诱惑,心就乱了。方寸一乱,昏招迭出,本真皆失。安静未必一定能抵达本真,但心乱则必然远离真实。

什么是真实的教育?“立德树人”是精炼的概括。立什么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树什么人?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人。拿“立德树人”四字衡量当下的教育、校园、课堂及至教材、教育方式、教学方法等,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少有这四个字的精神。大家都在努力做着自己不愿做且无实质意义的事。

孔子是历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主要就是要培养君子。他认为君子的品格就是修己安人。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兼修,而以德育为主。卢梭认为教育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斯宾塞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康德说:“教育使人成为人。”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生而为人的人,生来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就是他们要成为人,即要成为理性的动物,要成为万物的主宰及其造物主的形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由此可见,教育从来首重德性塑造。柏拉图虽然主张国家控制教育,其理想主义包含有强烈的功利主义,但仍强调依据各人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毫无疑问,教育的另一面真实是尊重人而非野蛮改造。

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给我们描绘的教育图景在今天难觅全景。甚至会出现经典阅读越深入越感到茫然无措的怪事。大到教育目标,小到教学方法,今之学校大多在真实教育的反方向上追寻“教育的真实”。今天的教育大约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和“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前者派生出反教育的教育行为,后者揭示了这样的行为之下所导致的反教育的教育目的。显然,这都不是真正的教育。其与真正的教育间的距离“不可以道里计”。当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都要参加统考、上补习班培训班时,当“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成为众人崇拜的教育宝典时,当教育质量被简化为升学率进而作为KPI考核指标时,当学校被办成了“监狱”而执事者还标榜为精神特区时,教育已完全不是教育。

历史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教育再回归到孔子和苏格拉底时代显然不可能。快节奏和无处不在的竞争,强化了教育的工具性。比较、甄别、筛选以及知识本位,使得“真实的教育”的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身处其中作为者何?独善其身已然不能,遑论兼济天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所以,我们才会说,实施人道的应试教育,在遵循普遍价值观的前提下努力实现教育对人的起码的尊重。在“安静的校园”中,我们追求“稍稍有一点诗意的生存”和利他行为的审美化,笃信“挚爱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生活在学生中”“师生关系学是教师的必修课”“关注学生的现实快乐”,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勉励学生“做幸福的平凡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在“安静的课堂”上,我们尊重教师的智慧和教学主导权,尊重常识,追求“教有序,学轻松”的和谐课堂,懂得“爱是恒久的忍耐”,“声讨‘为了考试’的课堂”,反对“高效课堂”的提法,在尊重客观差异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这样的校园和课堂里,我们师生携手共进,求得心灵的净化。我们是时代的一分子,但我们是有独立思考和精神的“我们”。

令我们倍感遗憾的是,厦大附中的师生虽然是快乐的但依然是辛苦的。令我们自豪的是以“唯美而纯真的师生关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已然形成,“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目标的实现虽永远在路上,但“小目标”已在当下得到验证。坚守安静的心灵!坚守安静的校园!坚守安静的课堂!借助理想的翅膀,我们找到了“真实”,于是心中便更加安静。在安静中,我们惊奇地发现:我们以及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好!

这虽然只是真实的影子,但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力量!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感谢大夏书系,感谢编辑朱永通先生、卢风保先生!感谢张树伟先生和吴炜旻先生的赐序!后依然要不厌其烦地感谢关心和支持厦大附中发展的各界人士,感谢我的学生、同事、家长和我从事的教育事业!

姚跃林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学校创校校长,自担任校长以来,共撰写了400多篇博文,大量被多家媒体选登,引起不小的反响,现从中选择数十篇汇集成册出版。本书大多从脉动的学校生活入手,见微知著,处处可见作者的功力。本书思想和文采兼具,对广大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颇有启迪。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无广告(337+)
  • 傻瓜式服务(56+)
  • 微信读书(536+)
  • 体验还行(349+)
  • 内涵好书(670+)
  • azw3(619+)
  • 引人入胜(537+)
  • 快捷(378+)
  • 在线转格式(272+)
  • 小说多(429+)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 2025-01-01 18:37:27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丁***菱: ( 2025-01-11 00:46:1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饶***丽: ( 2025-01-07 09:32:3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屠***好: ( 2024-12-25 19:24:20 )

    还行吧。

  • 网友 康***溪: ( 2025-01-18 16:27:40 )

    强烈推荐!!!

  • 网友 薛***玉: ( 2025-01-15 01:49:5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郗***兰: ( 2024-12-30 18:15:16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辛***玮: ( 2025-01-18 04:56:43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宓***莉: ( 2025-01-19 02:37:3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焦***山: ( 2024-12-26 13:17:50 )

    不错。。。。。

  • 网友 步***青: ( 2025-01-09 08:48:51 )

    。。。。。好

  • 网友 冷***洁: ( 2025-01-14 11:10:2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