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解读西方史学经典,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知名学者李强、施展诚意推荐)【浦睿文化出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解读西方史学经典,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知名学者李强、施展诚意推荐)【浦睿文化出品】精美图片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解读西方史学经典,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知名学者李强、施展诚意推荐)【浦睿文化出品】电子书下载地址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解读西方史学经典,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知名学者李强、施展诚意推荐)【浦睿文化出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解读西方史学经典,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知名学者李强、施展诚意推荐)【浦睿文化出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612803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2
  • 页数:288
  • 价格:57.8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5:49:00

寄语:

回看“历史”现场,再现希波战争时期瑰丽复杂的地中海世界。借希罗多德之眼,探究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读懂希腊文明的精髓。


内容简介: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学之父”,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早的史书,记述了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一场大战,凸显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对《历史》一书的解读,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瑰丽复杂的古代地中海世界,探究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

张新刚教授选择了希波战争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以及重要的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这些议题往往关涉人性和人类秩序的本原问题,如: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自由对于人和城邦意味着什么?习俗究竟有何约束力量?波斯和希腊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还是自由与奴役之战?……这些议题是当时的希腊思想界关切的问题,是古希腊思想的精髓,也决定性地塑造了2000年来西方文明的走向。

张新刚教授把《历史》一书广博而复杂的内容,浓缩于12 堂课,带领读者回到“历史”发?的地?,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书籍目录:

序言

讲 希罗多德:“历史学之父”一、尴尬的“历史学之父” 3二、希罗多德其人 8三、希罗多德其书 11四、《历史》的主题:探究和记录 14第二讲 巨吉斯的偷窥与习俗的力量一、古老的怨恨 23二、吕底亚 25三、王后的衣衫与习俗 30四、德尔菲与新习俗 37第三讲 克洛伊索斯与幸福的难题一、梭伦论幸福 43二、不幸的克洛伊索斯 51三、“从苦难中学习” 58第四讲 作为标尺的埃及一、东方秩序的空间学 65二、埃及的古老 69三、作为基准的埃及 72四、埃及的王朝史 77第五讲 冈比西斯到大流士的帝国习俗一、波斯的扩张与权力更迭 85二、冈比西斯的“疯狂” 91三、大流士与新帝国礼法 98第六讲 政体辩论一、一人统治和平等秩序 110二、寡头制 117三、大流士胜出 119第七讲 斯基泰人一、斯基泰叙事的结构性位置 127二、斯基泰人与游牧 131三、大流士失败的远征 139第八讲 雅典与斯巴达一、雅典与僭主制的缠斗 151二、克里斯提尼与新雅典 160三、斯巴达 167第九讲 伊奥尼亚反叛与马拉松战役一、伊奥尼亚反叛 177二、雅典与埃吉那的冲突 184三、马拉松战役 188四、马拉松战役的影响 198第十讲 薛西斯与第二次希波战争一、薛西斯出征的动机 207二、自由与奴役之战 217三、温泉关战役 222第十一讲 地米斯托克利与萨拉米斯海战一、阿尔特密西昂海战 231二、萨拉米斯海战 236三、地米斯托克利 243第十二讲 《历史》的尾声与“探究”的启程一、希腊世界的分裂与统一 253二、普拉提亚和米卡列陆战 257三、探究的尾声与回应 264后记


作者介绍:

张新刚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古希腊、罗马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理论等。著有《友爱共同体:古希腊政治思想研究》,译著有《柏拉图的次优城邦》《柏拉图的政治理论》等。

    在高校开设西方古代史经典研读课程多年,颇受学生好评。曾获北京高校第十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017年)。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为了服膺意识形态而阅读根本不能算阅读。获得审美力量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对自己说话和怎样承受自己。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最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波斯人对于习俗的开放性就显得尤为奇异。对于波斯人来说,并不存在埃及和希腊的区别,只要喜欢,他们都愿意奉行拿来主义。习俗的开放性使得波斯的“认同”也变得模糊,同时也使得波斯有可能容纳和接受整个世界。希罗多德也正是沿着波斯扩张的线索开始了后面几卷的撰述,波斯自身的习俗与帝国的习俗也将在这一扩张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升级。


马拉松战役过程很短,希罗多德只用了几页的篇幅,但是在雅典的历史上,甚至在整个希腊的历史上,它都是一件非常独特的、影响深远的事情。这是波斯第一次正式入侵希腊本土,原来波斯都是在安纳托利亚海岸一带统治一些希腊城邦,而马拉松战役则是和希腊本土的首次正面对抗。马拉松战役一方面提升了雅典在整个希腊世界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使得整个希腊世界面临着更大的被波斯大王报复的威胁。马拉松战役中,波斯大王并没有御驾亲征,而不久后的第二次希波战争,继位国王的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亲率大军,沿爱琴海岸进行征服战争,希腊世界也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如果说当初远征特洛伊是希腊地区第一次集体行动,那么波斯对希腊的远征则又一次将希腊城邦团结起来,以应对一个庞大的帝国。


经典之为经典,不只是因为年岁长,比如说并不是所有用古希腊语写成的作品都具有同样的分量,大众常常念及的还是荷马、赫西俄德、希罗多徳、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土多和一些悲剧作家。真正的经典是那些直面人与世界的根本议题,并能够充分展示出这些议题的复杂性的作品。虽然历史情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仍能穿越时空从经典文本中读到切身性和亲缘性。当下的我们或许已经不再认可不同时代的经典给出的最终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需和经典作品中探讨的那些永恒议题一同生活,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料,并努力给出自己的探索方案。

除了作品自身的力度之外,经典之为经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后世的影响。或者说,一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量级的经典作品,后面的文明进程往往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无论是继承还是革新,都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从这个视角来看,古代希腊的文明形态决定性地塑造了西方文明的走向,一些母题会在不同的时段反复出现。


波斯入侵希腊本土究竟有何原因呢?希罗多德给出了几个答案。第一个原因是最直接的,即报复雅典,因为雅典援助了伊奥尼亚人反叛,侵犯了波斯的利益,所以大流士的体人们天天向大流士念:“千万要记住雅典人。”7第二个原因和雅典内政有关,庇西特拉图家族成员没能劝服伯罗尼撒联盟,现在就在波斯鼓动大流士帮他们恢复在雅典的僭主统治。第三个原因是雅典并没有意愿把“土和水”献给波斯。但这些原因都只是直接的诱因,用希罗多德的话说,大流士这个时候也乐于用这样一个借口发动对希腊的战争,以征服那些不肯把“土和水”献给他的希腊人。波斯军队此次出征的深层原因还是要归到波斯帝国的扩张性质。8因为从波斯的行动就能看出,玛尔多纽斯最初的行军并非直接奔向雅典,而是朝向了整个希腊世界。


“历史”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意为“探究”,实际上从属于寻求智慧的行当,而非对过去事情的忠实记载。希罗多德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写作进行探究,一方面记录人类的丰功伟业,另一方面考察希波战争的原因。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解读西方史学经典《历史》,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解读“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经典著作《历史》,把握人性和人类秩序的本原问题,如:什么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人的行动出于什么原因?普世价值是否真的存在?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国家兴衰是否有规律可循?古希腊思想为何伟大?……

 

      2.重回“历史”的现场,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瑰丽复杂的地中海世界。

 

    希罗多德生活于希腊古典世界的黄金时代,亲历雅典帝国的重大改革,游历了从西亚到意大利的广袤区域。本书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古代波斯、埃及、希腊乃至亚欧北部,看东西方世界的观念和习俗的冲突,探究地中海世界是如何影响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

 

      3.深度剖析人类历史上次东西方大战——希波战争,探寻东西方冲突的源头。

 

    重现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等关键节点,描绘波斯帝王大流士、薛西斯,雅典将军米太雅德、地米斯托克利在战争中的复杂面相,速览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大战始末。分析波斯帝国的崛起,雅典和斯巴达的政体与实力演变,剖析战争本质原因——是利益之争还是自由之战,波斯缘何而败?希腊缘何而胜?东西方文明由此走向何处?

 

      4.希罗多德是“历史学之父”还是“谎言之父”?

 

    希罗多德为何又被称为“谎言之父”?《历史》一书为何要记述宫廷逸事、王室丑闻,花费大量笔墨记载与希波战争并无直接关系的故事以及各地风俗介绍?希罗多德究竟是在碎片化写作,还是别有深意?本书将希罗多德还原为“探究秩序本原的思想家”,探究希氏著书时留给后世的智慧。

 

      5.源自北京大学等高校通识课,备受学生好评。知名学者李强、施展诚意推荐。


书摘插图

王后的衣衫与习俗

吕底亚的统治家族早可追溯至神话人物赫拉克勒斯,经过 22代的传承后到了坎道列斯的统治时代。坎道列斯特别喜欢他的妻子,认为他的王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漂亮的女人。一个王娶到了他所见过的漂亮的女人并不令人惊奇,奇怪的是他接下来的做法。

坎道列斯有一个非常信任的护卫巨吉斯,他非常尊重坎道列斯。有一天,坎道列斯对巨吉斯说自己的王后是好看的,巨吉斯回话说他相信是这样的。但坎道列斯说这还不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巨吉斯只有亲眼看到王后的裸体才是真的相信王后是美丽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要求,坎道列斯的动机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似乎是他有一个漂亮的女人,如果别人看不着,他就觉得自己没被认可一样。

巨吉斯听后连忙回绝,他非常惊恐地回复道:“主人,您给我的这个命令是多么的荒唐无礼。您竟然命我看王后的裸体!她一旦褪去了衣衫,就一并褪去了女人的羞耻感。先人们早就认识到哪些原则是高贵和善好的,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只去看那些属于我们的。就我而言,我完全相信您的王后是所有女人中美丽的;我求您不要让我做任何违背习俗礼法的事情。”

在听到看王后裸体这个命令之后,巨吉斯大惊失色,表示这个命令太过荒唐,并给出了自己拒绝的理由。个理由,一个女人褪去了衣服,就是褪去了她的羞耻之心。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在非常长的时段都有用,其中的一个原则是σκοπ?ειν τιν? τ? ?ωυτο?,这里的 σκοπ?ειν(看)可以作两种解释:种理解是每一个人只能看属于自己的;第二种解释则是每个人都该着眼于自己的利益。根据种理解,王后是国王的,只有国王才有资格看,巨吉斯认为他不应该看;根据第二种理解,巨吉斯是着眼于自己的利益,后选择了自己的利益而杀了国王。如果仅按照字面理解,那么种解释更为合理,这样一来,巨吉斯的两个理由总结起来就是,行事要遵循习俗礼法(nomos)。Nomos 是整部《历史》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词有几个意涵,包括法律、习俗,以及某种乐调等,在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nomos(法律、习俗)和 physis(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命题,一直到柏拉图的对话里才有终的理论总结,像《高尔吉亚》《理想国》和《法律篇》都对这一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这个问题可以先留在这里,继续回到巨吉斯的故事。

巨吉斯时间就表示反对,因为这个要求实在是荒唐,估计他也搞不清国王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但是国王却似乎很真诚,接着就宽慰巨吉斯不用担心,这并非是对他的试探,而就是单纯地想让巨吉斯亲眼看看王后的裸体,然后认定王后果真是美丽的女人。并且国王还向巨吉斯许诺,不会让王后发现,为此国王还特意设计了偷窥的场景,即让巨吉斯躲在他们卧室的门后,并在王后背对他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门。

 


媒体评论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文明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张新刚这本书将希罗多德还原为探究秩序本原的思想家,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满而深刻的爱智慧者的思想图景。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多年的通识课程讲稿基础上整理形成,内容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现在面向社会读者,想必对于期待了解古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明深层逻辑的朋友都会有极大助益。

    —— 李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张新刚教授导演了一部精彩的《历史》的预告片,体现了他研究古希腊历史、思想的深厚功底。《历史》一书中重要的片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场景,以及闪烁其中的古希腊思想的光辉,在这部预告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施展 外交学院教授


前言

序 言 

从“甜咸党”之争谈起 

近些年,每到端午节,社交媒体上总会爆发关于粽子真理的大讨论。南北方的网民自动划分为两个阵营:“甜粽党”和“咸粽党”。每年此时,我这个出生在北方,但被广州咸肉粽搞得五迷三道的人就无处可依了,我的胃似乎早已背叛了自己的籍贯。粽子突然成为我的一个问题:是在父母热心的目光下吃下甜枣粽,还是大义凛然地告诉他们,甜粽是邪教,只有鲜肉粽才是正宗,哪怕退而求其次,吃个糯米鸡也好过吃甜粽子。后,为了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我还是把到嘴边的话连同甜枣粽一起吞到肚子里。深陷口脑冲突的我突然想起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记述的一个故事。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的著名作家,被后人称作“历史学之父”(同时还有个“谎言之父”的“尊称”),他在《历史》一书里依照波斯崛起的线索,记了颇多有趣的事情。他记道,波斯大王大流士(DariusⅠthe Great)曾把希腊人和印度人叫到一起。他明知道这两个地方的人对待逝者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希腊人在亲人去世后会进行火葬,而印度人则会吃掉亲人的遗体。大流士先问希腊人,给他们多少钱能让他们吃掉自己亲人的遗体,希腊人大惊失色,说大王怎么会有这种无礼的要求;接着,他再问印度人,给他们多少钱才能让他们烧掉逝去亲人的尸体,印度人说绝无可能。我看了看手中的甜枣粽,又想了想希罗多德的这个故事,发出了 古希腊作家品达(Pindar)的感慨:“礼法是万物之王!”我们并不能选择出生地,被父母偶然地带到这个世界后,就非常具体地生活在某个习俗共同体中,不假思索地接受这个习俗共同体的生活方式和伦理价值观,并且精心守护甚至神圣化这些习俗和价值。但当不同的习俗和活法相遇时,我们才突然发现,原来天底下的神圣性并不只有一种。为了维系一个北方家庭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承认甜粽是神圣的,但是我的口舌和肠胃却很真实地提出抗议:“我们要咸粽。”好像是在习俗背后,有一个更本真的身体在向我证明,习俗不是的,在习俗之上是存在真理的,那就是咸粽更符合人体的自然需求!面对身体诚实的声音,我的脑袋却不敢如此确认。因为咸粽可能只是适合我一 

个人的身体需求,对于其他偏爱咸粽的同道中人,我并不能确定他们究竟是出于习俗的规训还是遵循了身体的自然。 

甜咸党之争经过希罗多德的过渡,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成为一个深刻的理论话题。其实,习俗不仅仅涉及吃粽子或是对待逝者的态度,而且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国家的政治制度,下到早餐的甜 / 咸豆花选择,希罗多德实际上将人类生存的根本处境揭示了出来,并且加以深入的理论探讨。他在讲述大流士上台的故事时,还记述了一场宫廷辩论,即波斯应该采取哪种统治方式:平等的秩序还是寡头统治,抑或一人统治?三种统治方式其实是在选择构建秩序的不同道路,而要做出选择,就必须搞清楚每种道路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以及有没有一种更符合秩序构建逻辑的统治方式。 

如果回到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我们会发现这也并非他老人家的独创,当时的希腊思想界都在探索此类问题:人性究竟是怎样的?人是否应该像动物一样遵循力量逻辑建立强权的统治秩序?人类的各种道德原则和法律规定是否是在束缚人性?正义是否就是强者的利益?智者们、哲学家们都在做出自己的分析,而希罗多德用自己的“探究”参与了对这些永恒问题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希罗多德的《历史》就不只是记述了木乃伊的三种做法、斯基泰人用自残来哀悼国王之类的奇闻逸事以及希腊人和波斯人的恢宏战争,他将自己的著作提升到了凝视人性和人类秩序本原的高度,使之成为“经典”。 

经典与人文教育 

经典之为经典,不只是因为年岁长,比如说并不是所有用古希腊语写成的作品都具有同样的分量,大众常常念及的还是荷马、赫西俄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一些悲剧作家。真正的经典是那些直面人与世界的根本议题,并能够充分展示出这些议题的复杂性的作品。虽然历史情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仍能穿越时空从经典文本中读到切身性和亲缘性。当下的我们或许已经不再认可不同时代的经典给出的终方案,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仍需和经典作品中探讨的那些永恒议题一同生活,从经典作品中汲取养料,并努力给出自己的探索方案。 

除了作品自身的力度之外,经典之为经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后世的影响。或者说,一旦文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重量级的经典作品,后面的文明进程往往容易产生路径依赖。无论是继承还是革新,都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从这个视角来看,古代希腊的文明形态决定性地塑造了西方文明的走向,一些母题会在不同的时段反复出现。比如,希罗多德记述的希波战争,特别是马拉松战役、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历经两千多年的沿革,今天在希腊被视为自由与公民精神的象征,跑马拉松甚至成为今天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的主流运动之一;俄狄浦斯、安提戈涅更是成为现代学者和思想家笔下的热门人物;希腊的政治观念也成为现代大众政治的基石。 

经典文本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以至于我们都不应该问“为什么读书要读经典”这种问题。如果非要做出回答,那就是阅读经典关涉人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他后一部著作《法律篇》中曾经区分过三种教育:种是职业教育,即学习一门谋生的技能,以便日后能够进入某个行当,满足日常需要以过上小康生活。对教育的这种理解恐怕是今天大部分人的想法,但是柏拉图说,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下面这种情况:在某个行当内做得特别好的人,有时却会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甚至违背城邦习俗和人伦底线的事情,面对这种情况时,我们并不会说这个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种是政治的教育,即在城邦中知道如何做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能够有能力积极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为城邦勇于承担公民的职责,成为政治人。在柏拉图看来,能够做到这一点勉强可以说接受过教育。第三种才是理想的教育,那就是通过教育将人培养为好人,或者说卓越的人。在这种教育中,人不仅是合格的公民,还能通过理性的努力,向智慧靠近,成为拥有完满德性的人。 

如果我们接受柏拉图关于教育的三重区分,那么阅读经典著作至少在后两层的意涵上会极大地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教育。通过与经典作家的直接对话,我们可以在文本的细读中思考人与政治社会的核心议题,体悟重大问题的复杂与深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以更加平和稳健的态度知人论世。在这个意义上,阅读经典是人文教育艰难的捷径,从根本上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加通透。 

对此,2019 年过世的著名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在他的《西方正典》一书中有一段话,非常准确地讲出了这层意涵:

西方伟大的作家们颠覆一切价值观,无论是我们的还是他们的。不少学者要求我们在柏拉图或《以赛亚书》中找到我们的道德和政治观的根源,但他们和我们所处的现实脱了节。假如我们读经典是为了形成社会的、政治的或个人的道德价值,那我坚信大家都会变成自私和压榨的怪物。我认为,为了服膺意识形态而阅读根本不能算阅读。获得审美力量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对自己说话和怎样承受自己。莎士比亚或塞万提斯,荷马或但丁,乔叟或拉伯雷,阅读他们作品的真正作用是增进内在自我的成长。深入研读经典不会使人变好或变坏,也不会使公民变得更有用或更有害。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西方经典的全部意义在于使人善用自己的孤独,这一孤独的终形式是一个人和自己死亡的相遇。 

回到“历史”发生的地方 

吹嘘了半天经典,实际上是为了人为地先行给这本小书的内容做拔高和抛光。您看到的这本书主要是借希罗多德的眼睛来看古代地中海世界,包括古代波斯、埃及、希腊乃至亚欧北部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不仅如此,还要借希罗多德的眼睛来看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看不同习俗的演变、对抗与融合,看人类行动的原因。 

希罗多德通常被视为西方历史学的开创者,但是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理解和公元前 5 世纪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历史”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意为“探究”,实际上从属于寻求智慧的行当,而非对过去事情的忠实记载。希罗多德实际上是通过自己的写作进行探究,一方面记录人类的丰功伟业,另一方面考察希波战争的原因。 

所以,当我们回到“历史”发生的地方时,会发现一个现代人比较陌生的史家形象,希罗多德甚至被后人称为“谎言之父”。这便给今天的读者带来一个挑战:究竟应该如何进入希罗多德的《历史》,如何进入经典文本?对这一问题有个原则性的回答,那就是应该按照每个经典作家自己的要求来阅读他 / 她的文本,而不是带着现代人或现代学科的既有观念去读它们。对于希罗多德,本书更多的是将他作为一个伟大的作者,而非今天学科分类中的历史学从业者来对待。这样一来,我们首先要知道他在书中记述了哪些内容,如何安排章节结构和叙事线索,以及重要的,他为什么写这些内容,为什么如此安排它的结构。一旦带着这种目光进入希罗多德,我们 

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通过对他记述事件的分析,我们试图展示和理解他关注的主题和叙事线索。 

在本书的十二讲中,我尽可能挑选了重要的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这些议题往往关涉人和秩序的基本结构,如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自由对于人和城邦意味着什么?习俗究竟有何约束力量?波斯和希腊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还是自由与奴役之战?等等。本书希望提供的不只是古代世界的一堆素材,还有古风和古典地中海世界总体的生活方式与思想状况。回到“历史”发生的地方,我们才能更有准备地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书籍介绍

•“人类的幸福不会长久停在一处。”借希罗多德之眼,探索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读懂希腊文明的精髓。

•回看“历史”现场,再现希波战争时期瑰丽复杂的地中海世界。

•知名学者李强、刘津瑜、施展推荐。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被称为“历史学之父”,他的著作《历史》是西方最早的史书,记述了公元前6—前5世纪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的一场大战,凸显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对《历史》一书的解读,借希罗多德之眼回看瑰丽复杂的古代地中海世界, 探究人类兴衰背后的道理。

本书作者张新刚教授选择了希波战争中的一些关键节点以及最重要的议题进行拆解和分析,这些议题往往关涉人性和人类秩序的本源问题,如: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统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自由对于人和城邦意味着什么?习俗究竟有何约束力量?波斯和希腊的冲突是利益的冲突还是自由与奴役之战?……这些议题是当时的希腊思想界最关切的问题,是古希腊思想的精髓,也决定性地塑造了2000年来西方文明的走向。

张新刚教授把《历史》一书广博而复杂的内容,浓缩于12 堂课,带领读者回到“历史”发⽣的地⽅,把握希腊文明的精神内核。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文明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作品之一,张新刚这本书将希罗多德还原为探究秩序本原的思想家,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丰满而深刻的爱智慧者的思想图景。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多年的通识课程讲稿基础上整理形成,内容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现在面向社会读者,想必对于期待 了解古希腊文明乃至西方文明深层逻辑的朋友都会有极大助益。

—— 李强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古希腊思想通识课:希罗多德篇》是对希罗多德著作的系统性讲解,以生动而极具亲和力的笔法对诸多严肃主题娓娓道来,这在中文世界里开了该细类之先河。该书作者张新刚教授对希罗多德的解读,不局限于历史学方法,也兼采哲学方法,不但能激发读者的兴趣,更能带来深度思考。

—— 刘津瑜 美国德堡大学古典系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张新刚教授导演了一部精彩的《历史》的预告片,体现了他研究古希腊历史、思想的深厚功底。《历史》一书中最重要的片段、发人深省的历史场景,以及闪烁其中的古希腊思想的光辉,在这部预告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 施展 外交学院教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412+)
  • 微信读书(677+)
  • 可以购买(61+)
  • 二星好评(541+)
  • 四星好评(63+)
  • 下载速度快(288+)
  • 推荐购买(509+)
  • 字体合适(107+)
  • 好评多(643+)
  • 无颠倒(371+)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 2025-01-07 15:06:1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饶***丽: ( 2024-12-22 07:00:5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谭***然: ( 2024-12-26 05:16:1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訾***晴: ( 2025-01-10 06:32:55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国***芳: ( 2025-01-16 23:41:55 )

    五星好评

  • 网友 习***蓉: ( 2025-01-13 15:01:02 )

    品相完美

  • 网友 益***琴: ( 2025-01-01 22:43:42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孔***旋: ( 2025-01-17 15:09:3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利***巧: ( 2024-12-28 00:18:08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芮***枫: ( 2025-01-12 15:33:3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常***翠: ( 2024-12-29 22:11:06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戈***玉: ( 2025-01-11 01:31:20 )

    特别棒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