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书斋 -幽微的人性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5:52:02

幽微的人性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幽微的人性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精美图片
》幽微的人性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幽微的人性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96294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4
  • 页数:288
  • 价格:19.1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5:52:0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书籍目录:

第一章人性是养出来的

犯罪心理画像靠谱吗

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乌龟赛跑型的“女侦探”

法律的规则实际上对每个人都有益

有很多真相是不能都拿出来说的

善待他人是救命的东西

人性是养出来的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

第二章情残比弱智更可怕

从小没被善待的人往往不会善待社会

“天生犯罪人”是白眼狼

许多犯罪的心理实质是一种人生的迷失

遭到非议,只要你自己的内心纯净就好

男人长得丑不怕,你一定要肯吃苦

第三章信仰是经过生活实践的

通过行为可以推测长相

社会自身有一种循环的东西

做与不做在一念之差

人的生命和我们所感知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第四章圈养的孩子容易玩阴的

最基本的问题是把它调查清楚

打架是人成长过程中一个必要的环节

“喂肥了再杀”是一种法律错位

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罪与罚

第五章中国不缺精英教育,太缺生存教育

现在的学生太乖

中国一直是搞金字塔型的精英教育

“故乡”将来是个古典的概念

第六章暴力伤医折射出一个生死观问题

我们现有的医疗制度造就了很多矛盾

许多人对疾病和生死缺乏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很多家属潜在地觉得医生不是好人

医患之间知识不对等容易积怨

很多伤医事件都跟鼻炎有关

第七章心理也会感冒

身体莫名疼痛可能是脑神经在作祟

语言接近可以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宽恕别人也是在宽恕自己、善待自己

霸凌者的家庭教育一定有严重的缺陷

暴力片会喂大孩子的攻击性

第八章高学历不代表不会得精神病

心理上精神上的问题可能与社会变化有关

高智商并非就不会得精神病

“被精神病”背后往往暗藏动机

有一些精神类的病和性发育有关

判断是否精神病有时候很难

第九章身体病了,心理也可能得病

滥杀犯罪的年龄集中分布在岁上下

生理与心理往往是相互影响的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有理由的

年轻人闹腾源于性腺的发育

搞爆炸案的人基本上都是一根筋

第十章生而不养是一种罪过

女性作案有时候会比男性狠

农村女性的生活状况更值得关注

女性比男性更应该受教育

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怯懦的人

可以通过养老待遇来控制生育

第十一章很多性侵是斯文人干的

应该设个套对付性侵者

性侵对人的身心伤害非常大

有很多性侵恰恰是一些很斯文的人干的

师生恋可能会触犯权力交换的禁忌

第十二章“相爱相杀”的恋爱有风险

杀人是很多不成熟的人解决麻烦时第一个考虑的方法

观察酒德是选女婿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过去男人漂亮没用,现在男人漂亮可以换钱

家庭暴力应该零容忍

恋爱很容易,但婚姻确实是需要选择的

畸形的恋情,彼此是对方的刀和伤口

第十三章性变态者藏在正常人的面具背后

跟性有关的犯罪动机是最复杂的

从小被宠溺的人容易心气高而能力低

人性当中有一种嗜血的本能

情感发展不完整的人是“有毒的土豆”

第十四章最危险的正常人——性猎人

章某某很不幸遇到了“性猎人”

美国法律太讲究程序,以致反应比较慢

“性猎人”想通过暴力来得到性满足

“性猎人”大多数是有知识的正常人

“性猎”不同于“虐恋”

附录什么人容易犯罪


作者介绍: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中国有名犯罪心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深受大家欢迎。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窦文涛:我想请教您对近期案件的一些评论,比如大家议论纷纷的夏某某捅死城管案①,现在夏某某被执行死刑了,可是有很多对他表示同情的声音。

     傅剑锋:我也是属于同情的。

     窦文涛:但是,我觉得我是做过新闻工作训练的,是讲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那么我就认真地看,包括他的律师的辩护词也看了。因为公众有怀疑,法院就出来解释为什么说他不算正当防卫。我觉得这个事情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他们在基本事实的认定上都是有分歧的,比如律师认为城管在办公室里打得夏某某浑身青紫什么的,但是最后法院说,就胳膊上有两个青紫的印。法院的意思是说,他这个伤很难说是在办公室里被打的,还是在被弄上车的时候抓的,我们不能认定他遭到了必须要正当防卫的这种殴打。我不懂这个,该怎么来理解这种分歧呢?

     李玫瑾:这个问题其实不属于我的专业,而是属于诉讼法专业,也就是应该由这方面的专家来解答的问题。实际上,法庭有它的一些调查方法。我们毕竟是局外人,但是局内人呢,肯定是各说各的理。所以你这个问题我今天觉得很难回答,得找刑事诉讼法的专家来解答。

     窦文涛:但是,比如说对夏某某的杀人心理,我们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有什么感觉呢?

     李玫瑾:他是比较典型的情绪性杀人。我们说犯罪构成有四个要件∞,其中包括一个主观方面,一般主要就是指动机。犯罪动机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事先没有想杀人的想法,甚至走出去时本来还挺高兴的,比如上街买东西去了,结果在街上和人发生冲突了,有些人就做出了一种过激的反应,就是超出常态了。当然,这里头的关键是这个反应包不包括过失,或者说故意。有的时候也可以现场故意,就是说我本来虽然没有事先预谋,但是因为你把我惹急了,我当时就想把你弄死。这个一般叫作“情绪性杀人”,也就是说,先有刺激激发了情绪。刺激,我们知道它有一个什么特点呢?就是怕一来二往地持续发生。当这个刺激时间一持续的话,对方一句一句地抛给你,你就会在大脑上形成一个兴奋点,这个兴奋还没下去,又来第二个刺激,哗哗哗,就接着又要兴奋,这样一直兴奋,到最后,很多人就是出现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即大面积兴奋,这时候皮层已经没有意志抑制区了,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用很多人事后讲的话就是:“脑子一热,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干了。”其实,他还是明白当时那个状态的,可他就是没有任何控制能力了,所以我们称之为情绪发作中的犯罪――情绪性犯罪。情绪性犯罪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有时候挺好的一个人也会出现这种犯罪,多数都是情绪性,他们大多遇到突发的刺激。所以,我总说人的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和人之间是会有矛盾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要知道你的底线,就是你情绪再大,你什么行为也不能为。我认为法律也是这样,其实它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它事实上是对一个社会的规则,虽然你有道理,但是你也不能任性。 窦文涛:傅剑锋,你说你同情夏某某,你又是什么理论依据呢?

     傅剑锋:可能这个问题很难拿到这个层面上来讨论。因为从诉讼法的角度来说,我看过夏某某的律师很多的辩护词,我觉得可能在理据上有一些道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考虑,我觉得中国可能到了需要来讨论是应不应该成罪的问题。

     窦文涛:你这个观点很文明,很新啊!

     李玫瑾:但是,我个人认为国外杀人罪分一级、二级、三级这种级别的制定特别好。

     窦文涛:对,我们平常看电影说一级谋杀、二级谋杀,那是什么意思我都不知道。

     李玫瑾:比如说你要是杀一个小孩,人家接近无辜,而你杀了他,那你就算一级谋杀,就是主观恶意极大的。二级、三级谋杀属于那种在受到刺激的过程当中杀人的,甚至被害人有过错。

     傅剑锋:在国外,就连交通事故肇事人也是属于几级谋杀。

     李玫瑾:具体几级我分不清,但我知道一级是最严重的,一般就是主观恶意极重的,其他的都属于再分级。从我接触到的一些犯罪人来看,有的时候确实有这个问题,就是不判他死刑不足以给被害者家人一个心理的抚慰。比如说有的犯罪人一下杀了十多个人,这就涉及很多家庭的悲痛,可能有一家可以原谅你,但其他家的人不一定原谅你。

     窦文涛:您说您最近正在研究这种一个人杀多人的案例?P7-9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如果夫妻二人亟须挣钱或者事业重要。如果母亲没有时间亲自哺乳,那么最好不要生孩子。否则,极有可能钱挣来时,孩子已成败家子事业做大时,孩子已成陌路人。在准备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如果一对年轻的夫妇仍然只需要别人的关心,却不愿意关心一个吃喝拉撒都要人帮忙的婴儿;如果夫妻二人对生活事没有耐心也极不情愿傲这类事时,那么最好不要选择当父亲或母亲。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3. 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如果完全不知道,有无学习的兴趣?如果没有或没时间,建议最好不要当父母。如果认为孩子出生后会自然长大、会自然懂事,那么人们一定失望。因为只要心理抚育不到位,那么,电视、网络就会教育他(她),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这就是心理发展是有关健期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没有实验期,当父母终于明白心理抚育的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期。所以,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应该作为欲为人父母者的必需知识,有条件者一定要阅读《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各社区或医院在进行孕期教育的时候,要增加父母如...


我就在想,我们国家这么多贫困地区,像这種生存性的教育认真搞过吗?我们现在的方法是把农村地区的人通过考试吸到城里来,有些人到了城里找不着北,然后也回不去了。曾经有一个大学生很优秀,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到北京,他爸妈就跑到广东去打工、捡破烂,一个月给他寄了2000块钱。他爸妈自己还得吃住呢,这钱不够他花,于是他自己也出去打工,结果耽误了很多课。他很聪明,觉得补考应该没问题,结果延期两三年,最后有一门课没过,拿不到文凭,也不能再补考。他第一个想法就是自杀,因为他在北京找不了工作,县城也回不去了,什么都干不了。但他又想,我要是这么死了,对不起爸妈,他们给过我这么多。他的想法是抢一笔钱,给父母寄去,然后就自杀,结果他抢钱时被抓了。这是很值得我们反省的,这么好的人才真是可惜了。我们知道真正能改变落后地方的,最原始的就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结果我们的高考把穷地方的人全部拿走了,穷地方就没有可以改变的因素了。穷地方最活跃、最优秀的人都走了,然后城市又装不下他们,他们也回不还去了。比如有人学计算机、学管理,回那个地方怎么干?为什么我们不去搞生存教育呢?我这个地方是山区,我就研究山区出什么,比如出矿,我就去研究老矿。像我去普洱市就讲,你们可以建一所普洱大学,从种、摘、熏到茶道,这系列的东西足够撑起一所大学,而这所大学又可以把这个地方养得好好的。

我们现在不是搞生存教育,你学那东西跟你现实生存没关系。像我们考数学,生活中有几个人用得到那些高中数学知识?你整天讲比特币,有几个人能听懂?你花那么多时间让大家都懂,有什么意义呢?


人的情绪修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和人之间是会有矛盾的,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要知道你的底线,就是你情绪再大,你什么行为也绝对不能为。我认为法律也是这样,其实它不是针对一个人的,它事实上是对一个社会的规则,虽然你有道理,但是你也不能任性。


人在12岁以下,其活动场所除家庭以外,主要是幼儿园和小学。在这一阶段,女童最容易受到来自男性老师的性侵害。鉴于此,建议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老师应以女性为主。事实上,人在12岁以下性别发展并不突出,可称为中性人。安排女性老师作为班主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幼女受到具有职业优势的男性的侵害。


第一,作为家长要有一个意识,要在孩子很幼小的时侯就给他普及这个知识第二,我们全社会都要有这个保护意识。比如现在有很多人说幼儿园没有男老师,孩子没有阳刚之气,说我说错了,12岁之前孩子还没有性发育,是个中性人,而中性是不需要性的榜样的。因此,为了安全考虑的话,应该由女老师来抚养,这样孩子就相对会安全很多

主持人:男的老师有危险性。

李玫瑾:对。专门研究性犯罪人的心理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情不自禁,因为小孩特别可爱,这种可爱唤起了他想有身体上的接触,由此才发生这个行为,他不是很恶毒的


他们的智商绝对够,缺的是观念。观念是什么?就是人心目中的一个“画面”,专业上称之为“心象”。我认为,很多高智商的孩子天天沉浸在书本里,他们缺少真实的生活,从而缺乏对生命现象的感受和感悟。生命的感受包括什么呢?不仅仅是说生命珍贵的问题,而是说做错“有关生命的事”就永远没有机会弥补,再聪明的人也是没办法的。

所谓高智商者犯罪,其智商成分只包含在犯罪行为操作中,但在犯罪动机中恰恰缺失高智商。真正决定他们选择犯罪和出现犯罪指向的不是智商,是情绪;不是价值判断,而是任意放纵。在他们犯罪的心理活动中,有的只是感受,缺失的恰恰是理性。

不良情绪的日积月累,或因某种负面刺激引起的情绪,足以成为高智商者犯罪行为的原始动力。

真正好的母亲、优秀的母亲,会告诉孩子如何替别人考虑,要善待他人。其实,教会孩子善待他人,这有时是救命的东西。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有名犯罪心理学家 国内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揭秘犯罪人心理成因 谋划青少年心理教育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所有的社会问题,在我这种搞心理学的学者看来,都是人的问题。我的第一句话是,人的问题是社会问题。第二句话是,人的问题是早年的问题。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变态的人?为什么这么多犯罪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有很多有关人的成长环境被破坏了。……当这个成长环境被破坏了,人性就乱了,你后来再去教育是没用的。

——李玫瑾


书籍介绍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无漏页(405+)
  • 体验差(351+)
  • 小说多(680+)
  • 书籍多(632+)
  • 书籍完整(473+)
  • azw3(72+)
  • 实惠(319+)
  • mobi(432+)

下载评价

  • 网友 师***怀: ( 2025-01-03 18:21:2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晏***媛: ( 2024-12-21 09:52:08 )

    够人性化!

  • 网友 焦***山: ( 2024-12-25 21:26:46 )

    不错。。。。。

  • 网友 濮***彤: ( 2024-12-26 02:33:0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隗***杉: ( 2025-01-16 13:42:3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薛***玉: ( 2025-01-06 07:15:41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温***欣: ( 2025-01-13 22:20:54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汪***豪: ( 2025-01-19 09:37:08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宫***凡: ( 2025-01-09 13:01:4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田***珊: ( 2024-12-30 02:32:1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