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刀锋:首度揭开无人机与世界尽头的战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美利坚刀锋:首度揭开无人机与世界尽头的战争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首度曝光美国“斩首行动”背后的尖刀式摧毁计划,深度解析后冷战时代低成本、零伤亡的新霸权战略,无人机正在叩开未来战争之门。《纽约时报》年度畅销图书
内容简介:
世界尽头杀人于无形的利刃尖刀
后冷战时代美国扩张的转型之路
20 世纪末以来,美国接连打了三场战争:阿富汗、伊拉克以及无人机秘密战争,而第三场至今仍未被官方承认。大举出兵阿富汗与伊拉克令美国深陷财政、民众反战危机,一个*现实的挑战摆在了白宫面前:如何以*小代价维系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答案是无人机——遥控者可在千里之外精准截杀目标,可谓低成本、零伤亡!
普利策奖得主马克马泽蒂研究了大量政府机密文件,采访了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数十名军政高层及*智库成员,首次披露美国十多年来在全球开展的无人机秘密战争内幕。在他国公然挥舞无人机杀人利器的美国将迎来何种命运?而后冷战时代,美国的新霸权之路又有哪些全新特点?本书将为你一一揭晓。
书籍目录:
第1 章 中情局大蜕变:从情报机构到杀戮机器
“911”血腥袭击之后,美国患上“被迫害妄想症”。白宫高层时刻窥视全球,试图找出“恐怖分子”的蛛丝马迹。这种畸形的关注自然孕育出了畸胎——传统的情报机构,逐渐沦为残忍的杀戮机器。但此时手握无人机的中情局已远非昔日的“不入流杀手”。凡是被美国视为眼中钉的人物,无不如坐针毡……
反恐中心走出冷宫变新宠
杀戮机器诞生
五角大楼要来抢饭碗?
第2 章 阴影重重的“美巴联姻”
在大棒和糖果的压力之下,巴基斯坦搭上了美国的反恐贼船,从此展开了一场“政治联姻”。它将“盟友”塔利班出卖给美国,换来大笔援助资金。孰料美国反恐不如意,巴基斯坦也因出卖行为惹来塔利班血腥报复。美巴两国之间相互埋怨,积怨日深。这桩基于金钱与压力的“政治联姻”,保质期到底能有多长?
美国的反恐大船,上还是不上?
给美国入侵阿富汗放行
美巴联手,连杀数员“基地”大将
第3 章 “斗篷与匕首”是怎样炼成的?
英国曾发行过一部颇令人震惊的纪录片——《638 种方法暗杀卡斯特罗》,暗讽中情局热衷暗杀他国领导人。“暗杀”似乎成了中情局的代名词。然而,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机构为何却能一直屹立不倒?
谁养成了CIA 的“嗜杀症”?
“伊朗门”丑闻始末
打擦边球,取得杀戮许可证
冷战结束,沦为弃子
第4 章 五角大楼与中情局,谁才是情报沙皇?
向来横行的美军因中情局的错误情报,在行动上屡屡吃瘪,愤恨不已的五角大楼萌生了打造“军方间谍”的想法。情报界老大中情局早就不满五角大楼坐拥巨额经费,此时它还要来与自己抢“情报饭碗”!
CIA 连累美军屡吃败仗?
打造军方专属间谍!
利剑出鞘:“灰狐”与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
五角大楼要接管秘密战争?
第5 章 “捕食者”:“遥控杀人”时代的引航者
优秀屠夫必有一把好屠刀。搭载了“地狱火”导弹的无人机问世,可使操纵者于万里之外以零伤亡代价准确歼灭敌人,美国政治家们无不欢欣鼓舞。与核武器相比,无人机是绝佳的杀人利器,精准打击、毫无风险,但同时,它也意味着战争的门槛被降低,世界从此将不再平静……
愤怒的小鸟
CIA 不敢再搞暗杀
无人机闪耀问世
进化成“空天杀手”
无人机将降低战争门槛?
第6 章 巴基斯坦正在“塔利班化”?
眼见同为超级大国“小兄弟”的宿仇印度日益昌盛,巴基斯坦试图通过靠拢阿塔来牵制印度。孰料引狼入室,渗透进来的势力以部落地区为基点开始四处扩散……
巴山区沦为“基地”庇护所
绥靖种下“巴塔”祸根
靠拢“阿塔”,引狼入室
第7 章 饭碗之争升级:谁来指挥秘密战争?
海外黑狱的曝光令中情局吃尽苦头,拘禁和审讯恐怖分子明明是得到总统首肯的,如今说翻脸就翻脸,时刻面临着吃官司蹲牢房的危险。而直接猎杀恐怖分子却带来无上荣光与金钱。一时间,猎杀恐怖分子倒成了中情局与五角大楼誓死争夺的香饽饽……
谁放走了“基地”老二?
海外黑狱曝光,CIA 惨成替罪羊
“黑水”受聘成“暗杀合同工”
五角大楼越管越宽
第8 章 索马里乱局:从内战到代理人战争
1993 年在索马里遭遇“黑鹰坠落”事件一度令美国颜面尽失。如今风闻索马里又成为“基地”大本营,白宫不得不再次出击:从纠集当地的恶棍军阀,到直接指使埃塞俄比亚出兵……这一次,“黑鹰坠落”事件是否再度上演?
只要是反恐,与流氓合作也无所谓
蠢蠢欲动的雇佣军
“让埃塞俄比亚代我们出兵”
第9 章 美巴关系为何纠葛不断?
傍上美国大款应该是件获利不菲的事,但巴基斯坦渐渐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美国间谍在境内肆意横行, 无人机时常擅自开展猎杀行动,追剿恐怖分子刺激境内外势力惹来血腥报复……种种问题的困扰之下,美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部落地区沦为“国中国”
情报探子的艰难时光
CIA 借救灾上演“木马计”
“哈卡尼”是巴基斯坦的战略资产?
第10 章 网络游戏暗藏“洗脑”阴谋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控制人的思想便可不费吹灰之力赢得整场战争。从《伊拉克英雄》到《石油大亨》,这些在中东风行一时的网络游戏背后竟暗藏着五角大楼精心设置的“洗脑”阴谋?通过在游戏里植入美国价值观,五角大楼在中东轻松笼络大批玩家……
五角大楼搞起“脑控武器”
洗脑游戏风行中东
文化渗透或引发美捷外交危机
第11 章 王者归来,组建影子中情局
过分依赖卫星监听,导致中情局的情报收集人才不断萎缩,情报效率直线下降,美军对此怨声载道。与此同时,一些私人情报承包商应运而生,小到提供战争情报,大到暗杀目标人物,大有取代中情局的态势。而这些所谓的“影子中情局”到底是CIA 口中的“流氓间谍团伙”,还是美军的“救命良药”?
中情局闹起“特工荒”
“影子中情局”神秘现身
私人情报商大发横财
中情局竟遭“逼宫”!
第12 章 奥巴马的反恐新法:变“铁锤”为“手术刀”
7 年反恐耗尽了美国人的热情,也掏空了美国的钱包。穷得叮当响的奥巴马总统发现,同样是消灭恐怖分子,“手术刀”式精准打击便宜多了,既不需要像阿富汗战争那样大举动用武力,也不需要在当地驻军多年,更不需要费时费力去“改造”整个中东……
直肠炸弹客来袭
“手术刀”比“铁锤”更管用?
帕内塔:中情局的贵人
也门沦为反恐第三战场
第13 章 败走非洲
以“情报收集”起家的中情局,似乎已经丧失了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前脚刚因情报收集能力差而被“影子中情局”逼宫,后脚又因无法预警“阿拉伯之春”而遭白宫嫌弃。为了挽回颓势,中情局居然开始与一些流氓间谍机构结盟……
雇佣军集结索马里
“黑鹰”重返非洲之角
海盗代言人的圈钱大计
“阿拉伯之春”引发谍战灾难
第14 章 “外交官杀人事件”大白于天下
大费周章蹲守巴基斯坦7 年,竟然只干掉3 名恐怖分子头目!中情局满腹牢骚,大骂三军情报局泄密!又听闻“虔诚军”要袭击美国,这下中情局捞到了借口,大批间谍打着外交官的旗号,如潮水般涌入巴基斯坦……
普通外交官能有如此神枪法?
外交豁免权不管用?
大搞单边行动
神秘信使曝本拉登行踪
2 亿“血钱”换来“宽恕”
第15 章 大仇得报
本拉登被杀不过是一次押对了宝的赌博!在攻击之前,中情局根本没有验明其正身, 就本着“宁错杀,不放过”的原则,草率地下达了指令。而他们眼中恐怖分子的定义更是令人震惊:在有军事行动的地点,凡是15 岁以上男子皆是恐怖分子!
再世华佗原为CIA 间谍
猎杀本拉登幕后全揭秘
15 岁以上男子皆是恐怖分子?
抓到巴方间谍“涉恐”铁证
第16 章 天空中的焰火
当人们对杀戮习以为常,甚至乐在其中时,才是世间可悲的场面。本拉登已死,但CIA 的无人机却仍在也门、巴基斯坦等地肆虐,而这种行为居然还得到69%的美国人同意!到此为止,还有谁能阻止CIA 的残酷杀戮?美国还未停止的战争到底是反恐还是制造悲剧?
CIA 变质为缩小版“五角大楼”
美国人也上“定点清除”名单?
也门沦为无人机杀戮场
69% 的美国人支持暗杀
杀人是CIA 该做的事吗?
后 记 美国私人情报商及雇佣军一族大揭秘
结束语 关于信息来源的解释
作者介绍:
马克马泽蒂
(Mark Mazzetti)
无人机秘密战争谜题终结者
★《纽约时报》首席记者
★ 普利策奖得主
★ 乔治波尔卡奖得主(美国新闻界殊荣)
★ 利文斯顿奖得主(美国新闻界精英奖项)
马克马泽蒂在报道国家安全事务方面有着优异表现,获过多项新闻界*奖项,同时也是《洛杉矶时报》《经济学人》等多家主流媒体的撰稿人。
“美国无人机秘密战争内幕”是他的*调查成果,本书一上市即引发各界对这场战争的激烈争论,获得《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的盛赞。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们始终无法阻止巴基斯坦武装分子的突然袭击,导致美军的伤亡人数在逐日递增。他坚信,中情局一定是为了既得利益而和巴基斯坦做了一个浮士德式的交易:为了能够在巴基斯坦境内使用无人机,中情局答应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对他们暗中支持塔利班和“哈卡尼网络”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弗朗对中情局官员反驳道,根据《美国法典》第10 卷,收集情报用以保护美军士兵,与五角大楼的宗旨完全相符。无论发生在哪里,都无可厚非。
“影子中情局”神秘现身
在中情局试图阻止白宫批准“和平的阿富汗知情人”之时,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军事律师正在小心翼翼地审阅该项目的操作细节。但是弗朗深信,他根本不需要等待华盛顿的批复。因此在2008 年底,弗朗设法从军事应急基金里提前为“和平的阿富汗知情人”调拨了100 万美元作为种子资金。但除了资金之外,他还面临着另一个棘手的程序问题:伊森乔丹和罗伯特杨佩尔顿都不是政府指定的供应商。弗朗很快就想出了解决方案:把这个项目转移到他非常熟悉的公司名下, 也就是杨欧博拉姆在佛罗里达州圣彼得堡的国际媒体风险投资公司。2009年4 月,弗朗又为“和平的阿富汗知情人”项目另外筹集了290 万美元,所有资金都经由国际媒体风险投资公司的名义转到该网站名下。在赢得政府合同方面,弗朗不愧为一个不择手段的大师,总能利用各种法律漏洞达到目的。他清楚地知道,国会虽然批准了数十亿美元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但对于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却从来都没人监管。
然而,佩尔顿和乔丹却对弗朗的用心所知甚少。他们开始怀疑,弗朗对麦基尔南将军拨给“和平的阿富汗知情人”的资金另有安排。但他们只能不动声色地继续工作。佩尔顿定期奔赴阿富汗,四处打听有关部落长老、塔利班密探以及各路军阀的小道消息。他带领着一组便衣军官,在破旧不堪的公路上向东行驶几小时,到巴基斯坦边境收集情报。接着他又飞到西部,前往阿富汗与伊朗接壤的边境,在那和独霸一方的大军阀伊斯梅尔汗见面,揣测对方支持美国的诚意。
整个行动期间,麦基尔南将军的注意力都放在别处。2009 年1 月,谣言四起。有人声称,刚刚上台的新总统奥巴马对阿富汗战场的策略大为不满,计划详细审查所有作战人员。同年5 月,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飞抵喀布尔向麦基尔南宣布:他出局了。奥巴马总统已经决定,由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斯坦利麦克里斯特尔中将接替他的职位。改旗易帜对弗朗来说是个好消息:在与麦克里斯特尔集团的高层成员见面时,他故意表现出一副“情报收集项目早已被批准”的样子。在与美军驻阿富汗高级情报官员迈克尔弗林少将进行的一次会议上,弗朗提到,他的几支承包商队伍正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带执行任务,他们的报告会被源源不断地“塞”进机密军事情报数据库里。
很快,乔丹和佩尔顿的担忧就应验了:他们的确被排挤到了一边。两人开始纠缠弗朗要钱,弗朗只好发邮件给乔丹和佩尔顿,称他发现了另外一个能提供更好情报来源的下家。
7 月初,在从阿富汗境外出差回来后,弗朗给乔丹和佩尔顿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上周末在迪拜和我见面的那两个家伙的生涯,简直就是商业版的《谍影重重》。他们是我见过的与杰森伯恩为神似的人。他们不但能说流利的达里语、普什图语和阿拉伯语,而且他们的战区情报网络还在日益壮大。” 弗朗写道。他接着提到,麦基尔南将军走了,新上任的阿富汗指挥官对投资“和平的阿富汗知情人”毫无兴趣。“让我们把话说白了吧,朋友们,”弗朗写道,“你们是在向政府要钱,从零开始发展你们的业务。而另外两个人已经投资了四年半的时间,他们的情报网络早就建好了。”
而至于这些与“杰森伯恩”神似的新承包商究竟是谁,弗朗却并未明说。他只是暗示道,这是个由特别行动部队和中情局的前官员组成的间谍网络。他们既不屑于和畏首畏尾的中情局合作,也不依赖于像三军情报局之类的国外情报机构。这群人组成了所谓的“影子中情局”,处心积虑地四处搜集情报,为特种作战任务提供消息。至于是谁在掌管这个“影子中情局”,弗朗只字未提,只是称他为“老人家”。
杜安克拉里奇已经77 岁了,但他从不甘心安静地退隐江湖,因为这不是他的风格。此外,他还有太多的私人恩怨要解决。由于“伊朗门”事件的牵连,克拉里奇离开了中情局。虽然他一直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是上级拿他做了替罪羊,但两年后的起诉书却表明,克拉里奇刻意向国会隐瞒了他在“伊朗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然而,在克拉里奇看来,他不是过党派斗争的牺牲品。
1992 年圣诞节前夕,乔治沃克布什在总统任期即将结束时,赦免了克拉里奇和包括前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在内的其他“伊朗门”事件的当事人。克拉里奇因此感到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平反。他特地把总统的赦免状放进相框,挂在家门口的玄关处。有客人到他家时,进门后眼看到的便是这张赦免状。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克拉里奇出版了一本回忆录,名为《谍海生涯》(A Spy for All Seasons),书中细致地描述了他在冷战期间的丰功伟绩,以及他对共和党的赤胆忠心。1998 年,他以私人顾问的身份开始与当时已经退役的韦恩唐宁将军一起工作,韦恩唐宁是前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总司令。
两人提议将成千上万的伊拉克难民组织起来,把他们和美国突击队员一起派遣到伊拉克,借助他们扳倒萨达姆的政权。这份提案得到了伊拉克国民大会主席艾哈迈德沙拉比的认可,对一直鼓吹伊拉克战争的共和党人来说,艾哈迈德沙拉比就是他们的耳目心腹。但美国中央司令部却驳回了这份提案,称克拉里奇和唐宁是在异想天开。中央司令部司令安东尼津尼将军戏谑地将两人的计划称为“山羊湾计划”(暗指20 世纪60 年代的猪湾事件。1961 年4 月17 日,1200 名由中情局帮助流亡美国的古巴人,在古巴西南海岸猪湾,向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入侵,以失败告终。——译者注)。
2003 年,美国终于开始考虑推翻萨达姆。闻此消息,克拉里奇立即开始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尽管各种证据都表明,伊拉克并不存在大规模的生化武器。克拉里奇还是不惜动用各种私人力量,坚持证明这个独裁者在伊拉克各地藏有生化武器。在此期间,他立场坚定地扮演着一个拉拉队长的角色,为美国的各种海外干预行动摇旗呐喊。2007 年的一次采访中,克拉里奇大放厥词,愤愤不平地为中情局许多臭名昭著的行为辩护,声称对世界各国施加影响是美国的责任。任何时候,在我们看来,只要是和美国的安全利益相关的行为,我们都要干预。就算你不喜欢,也必须忍受……这个世界应该学着适应我们,我们可不是好欺负的。
就在同一年,在阿肯色州的一次演讲中,克拉里奇提到,多年来中情局的人力情报不断萎缩。由于过分依赖间谍卫星和电子窃听,中情局根本无法在伊朗和朝鲜得到可靠情报。在他看来,真正的问题来自于那些神经兮兮的律师,是他们把中情局弄得人心惶惶。对于所有稍有风险的人力情报收集活动,他们总是横加阻拦。克拉里奇声称,他开始期待一种新的间谍模式,一个比中情局更小、更精简的机构,一个不用对任何外国政府作揖打躬的情报机构。这个机构的规模可能只有战略情报局那么大,但却能为美国提供各种21 世纪的世界资讯,从全球企业信息到国际犯罪集团动向,从恐怖组织情报到跨国机构新闻,这个机构都能面面俱到。
私人间谍并不是一件新生事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情局局长,威廉多诺万在得知杜鲁门总统没有任命他为任中情局局长后,万分沮丧的他决定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情报系统。借助到欧洲出差的机会,多诺万开始从美国大使和当地记者那收集苏联活动的情报,并积极物色可能成为卧底的人选。此外,多诺万还不断向中情局的官员提交各种秘密行动计划。但杜鲁门总统得知多诺万的举动后勃然大怒,骂他是“狗娘养的探子”。自此之后,中情局基本上成功扼杀了私人间谍的各种行动。
退休后的几年里,克拉里奇和兰利的大部分同事都断了联系。但他和一群退休的特种作战人员却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这些退休的官员不但与布拉格堡军事基地的现役突击队员熟识,同时也和阿富汗、伊拉克前沿阵地的工作人员相交甚密。克拉里奇常常嘲讽中情局装模作样笨手笨脚,这些对中情局的批评让他赢得了某些人的拥护,于是他成了这群退休特种作战人员中的一名小骨干。所有的这些,都为他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情报网络提供了基础。
和克拉里奇一起工作的麦克泰勒是一名前绿色贝雷帽成员,他与别人合伙经营了一家名为“美国国际安全公司”的私人保安公司,总部设在波士顿。除此之外,克拉里奇的情报网络里,既有西方人,也有阿富汗人和巴基斯坦人。克拉里奇认为,这么做可以广泛收集情报,而且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很快,他们就得到了份工作——协助解救《纽约时报》的记者大卫罗德。“哈卡尼网络”在阿富汗东部绑架了大卫罗德,然后挟持他越过边境,关在位于北瓦济里斯坦的重镇米兰沙赫。在长达数月的折磨里,克拉里奇不断告诉罗德的家人,他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的线人能够找到罗德被关押的地方,然后他们要么把情报送交军方,让美军采取军事救援行动,要么和武装分子谈判,释放罗德。在2009 年6 月一个漆黑的夜晚,罗德和随行的阿富汗翻译一起翻过院墙,一路奔逃,找到了巴基斯坦的一个军事哨所,因而获救。在罗德出逃的整个过程中,克拉里奇的探子们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一点。于是,克拉里奇开始利用这一事件大肆宣传,鼓吹自己在该事件中的重要角色,以赢得更多的业务。然而,在阿富汗调查私人绑架案还不足以让克拉里奇的情报生意大展宏图,克拉里奇的目标要比这高得多。他将目光投放到了政府,如果能让华盛顿雇用他的情报网络,他就能够在谍报圈东山再起。
几个星期后,机会就来了。美军正在阿富汗调查另一名美国失踪人员的下落,这次是一位来自爱达荷州的年轻士兵,名叫鲍伊贝里达尔。2009 年6 月,二等兵贝里达尔在阿富汗的帕克提卡省突然神秘失踪。相关的报告自相矛盾,毫无价值:有些称他是在巡逻时被武装分子俘虏了,有些则表明他只是纯粹的擅离职守。第二天早晨基地点名时,人们没有见到他的身影,美军指挥官于是派出“捕食者”无人飞机和侦察机,在附近的地区搜索。
几个小时之后,飞机拦截了两个塔利班武装分子之间的对话,这两人通过手持式无线电对讲机讨论如何伏击正在搜寻贝里达尔的美军。
“ 我们正在等着他们。”
“ 他们知道他在哪,但始终没找对地方。”
“ 准备好埋伏。”
“ 好的,我们有很多炸弹已经就位了。”
“ 我们一定会成功。”
但美军其实并不知道贝里达尔在哪里。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战俘,被贴上“DUSTWUN”的军事标签,意为“ 服役状态:下落不明”。不久弗朗便亲自接手寻找贝里达尔行动。他很快就在迪拜和克拉里奇的团队成员取得了联系,对方声称他们有失踪士兵的位置信息。弗朗对此兴奋不已,因为他终于有机会可以和传说中的杜安克拉里奇一起工作了。他开始亲切地称克拉里奇为“老人家”。
私人情报商大发横财
尽管手上还有麦基尔南将军初授予的22 万美元,但弗朗并不满足于此。对于间谍行动,他还有更大的野心。弗朗找到了心目中的“杰森伯恩”,他不再需要伊森乔丹和罗伯特杨佩尔顿提供的人力情报服务。在一封充斥着间谍术语的电子邮件中,他向对方解释道,和他在迪拜见面的、代号为“威利1 号”的克拉里奇这伙人,“是我见过的为专业的间谍”,而且他们已经在巴基斯坦的“包裹附近安插了一名线人”。所谓的“包裹”,就是失踪的士兵鲍伊贝里达尔。弗朗很清楚,自己在巴基斯坦秘密组织间谍网络的举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中情局的宿敌们一旦知道这个私人情报计划,肯定会百般阻挠。弗朗在邮件中写道,他“必须完全保密,避免和我们的敌人正面冲突”。这里的“敌人”,就是中情局。
克拉里奇和他的手下向弗朗承诺,在这个项目的资金到位之前,他们愿意为美军无偿工作。一开始,弗朗没办法将克拉里奇小组获得的情报输入军事情报系统。但后,弗朗还是找到了暗箱操作的渠道。他先将情报转发到佛罗里达的坦帕,交给他在美国中央司令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朋友,然后这些人再把情报输入美军情报系统。但这些通过特别渠道而来的信息经常混淆视听,引发混乱。不久,贝里达尔的副司令就向喀布尔发了一封电子邮件,疾言厉色地质问这些在巴基斯坦部落地区手忙脚乱的密探到底是些什么人。“对于这样的安排,我感到很不舒服,”他写道,“请你提供这些‘线人’的直接联系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调派一名经验丰富的人力情报官员和一支分析小组参与其中。否则的话,这种行为极易导致情报错误,让美军错失良机。”
2009 年的整个夏天,克拉里奇和他的小组为美军军官提供的情报数量不断扩大。克拉里奇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档案,列举了“哈卡尼网络”在巴基斯坦的疑似据点,这份档案被输入了美军的机密情报系统,特种作战部队就依靠这份档案名单监视“哈卡尼网络”的活动。
所有这一切,都是克拉里奇遥控指挥的结果。在离前线战场千里之外的加州圣地亚哥县,克拉里奇待在自己的住所里运筹帷幄。在埃斯孔迪多郊区的家里,他一个人担任整个行动的神经中枢,仅凭一台电脑及一部手机和线人们保持联系。一些在坦帕和喀布尔的特种作战人员开始戏谑地将克拉里奇的指挥所称为“埃斯孔迪多1 号”。由于小组成员们所在的时区比他早12 个小时,克拉里奇只能选择在晚上工作。他常常彻夜不眠,待在房间里回复邮件。有时,他会一边在游泳池旁散步,一边和线人们通话。
到2009 年9 月下旬,弗朗终于拿到了这个私人间谍项目的政府合同,获得2 200 万美元资金,由洛克希德马丁负责监管。这仅仅是该项目半年内的费用,到期后还可选择续约。这一非比寻常的新安排让克拉里奇的情报输送更加畅行无阻。无论是市井街头有关塔利班和“基地”组
织领导人行踪的风言风语,还是集贸市场里听来的小道消息,甚至是恐怖分子计划袭击美军的具体阴谋,所有消息都源源不断地被输入美军的情报数据库。美军军官们就依靠这些情报部署行动。
克拉里奇的住所就像是个情报交换所,他接收来自战区的情报,将其整理成有逻辑关联的“局势报告”,之后通过一个名为“Hushmail”的加密商业电子邮件,发送给弗朗安插在喀布尔军事指挥所内的某个承包商。另外一些承包商则为国际媒体风险投资公司工作,为此国际媒体风险投资公司发动了一次管理改革,杨欧博拉姆解雇了大部分高层领导,转而雇佣了一群白发苍苍的特种作战退休人员来经营公司。公司的新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帕克曾是1980 年臭名昭著的“德黑兰解救人质”的策划者之一。此外,行政管理层还加入了另一名新成员,退役的空军将军罗伯特霍姆斯。一年之前,霍姆斯还是美国中央司令部的作战参谋,曾和弗朗一起前往兰利推销阿富汗情报收集项目。弗朗安插在喀布尔的承包商,不但负责接收克拉里奇通过Hushmail 发来的邮件,还要同时接收弗朗管辖之下的其他情报小组的信息。接到消息后,他们就将其输入美军的机密军事情报系统中。
一旦进入情报循环系统,就再也分不清楚哪些是来自中情局特工和军事情报人员的信息,哪些是来自私人间谍的。五角大楼后来所做的调查显示,克拉里奇的某些报告记录了武装分子在巴基斯坦境内岗哨的具体经度和纬度坐标,以及塔利班分子在阿富汗南部罂粟种植区的活动情况。美军有时会依据报告内容采取行动。根据克拉里奇提供的情报,至少有一次,陆军使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坎大哈东部的一个美军基地附近袭击正在集结的塔利班武装分子。除此之外,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也在巴基斯坦境内对一所疑似武装分子据点发射高海拔炮弹。弗朗对此兴奋不已,他常得意洋洋地对同事们吹嘘,自己靠私人间谍网络收集的情报让中情局无地自容。
中情局竟遭“逼宫”!
同弗朗一样,克拉里奇生活中的乐趣就是让中情局难堪。他的情报组织不时会卷入五角大楼和中情局之间两败俱伤的明争暗斗中。这种竞争,有时候像格雷厄姆格林(英国著名的作家,创作了大量间谍小说。——译者注)的小说一样诡诈凝重,有时又像讽刺杂志《MAD》里互相决斗的《黑白间谍》一样荒诞不稽。有一次,为了扳倒阿富汗总统的同父异母兄弟艾哈迈德瓦利卡尔扎伊,克拉里奇的情报小组开始挖掘艾哈迈德的背景。艾哈迈德不但是阿富汗南部地区首屈一指的权力掮客,也是中情局在阿富汗的高层线人之一。
自战争开始以来,艾哈迈德已经从中情局那里收到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2009 年,他开始在国内招兵买马募征枪手,为中情局组建一支名为“坎大哈敢死队”(Kandahar Strike Force)的阿富汗军队。即使如此,包括麦基尔南和麦克里斯特尔在内的美军高层,仍将艾哈迈德视为美军在阿富汗南部的敌对势力。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艾哈迈德的介入,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分子才会越走越近。
克拉里奇编制了一份卷宗交给驻守喀布尔的美军指挥官,指控艾哈迈德勾结毒贩,私占土地,谋财害命。美军官员希望能通过这份文件趁机削弱艾哈迈德在坎大哈的势力,但此举遭到了中情局的阻拦。终,中情局取得了胜利,艾哈迈德续手握大权。
但终,艾哈迈德还是没有摆脱死于非命的噩运。由于树敌太多,在坎大哈的行宫里,艾哈迈德被跟随自己多年的贴身保镖杀害。对方开了两枪,分别击中艾哈迈德的头部和胸部。
为了建立私人间谍网络,虽然知道五角大楼明文禁止政府机构或人员雇佣私人承包商开展间谍活动,但弗朗仍然铤而走险。在弗朗看来,士兵工作和间谍活动之间的界线早已模糊不清,他很轻易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因此,当喀布尔的美国官员质问弗朗,是谁授权他这么做时;当弗朗的上司因为接到中情局气急败坏地投诉弗朗操纵流氓间谍团伙的电话而指责他时,弗朗都理直气壮,对答如流,而对方却往往被他呛得哑口无言。
正当国防部准备通过洛克希德马丁的私人情报项目合同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发布了一项声势更为浩大的秘密指令。该指令涵盖了从沙特阿拉伯到也门、从伊朗到巴基斯坦的广大地区,瞬间将美军的军事间谍活动扩大到整个中东。
这项指令由中央司令部司令戴维彼得雷乌斯将军签署,目的是为未来在整个中东地区作战的行动做“环境准备”,同时也提前为美军完成那些中情局无法完成的任务扫清障碍。指令授予了一些高度保密的机构以及私人承包商更大的权力。其中包括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中前身为“灰狐”、后更名为“橙子特遣队”的人力情报搜索小组。这项指令使这些机构能够自主“建立秘密行动所需的基础设施,用于定位、识别、孤立、干扰以及破坏”主义网络组织及个别恐怖组织。
作为某个重大行动的一部分,这一指令被命名为“联合非正轨作战小组行政命令”(Joint Unconventional Warfare Task Force ExecuteOrder)。在任职的年里,这是奥巴马为美军在战区以外的国家开展军事行动的“借口”。
2001 年以来,军方的秘密情报活动急剧扩张,显得杂乱无序,因此,新政府希望能够拨乱反正。从初拉姆斯菲尔德敦促美军积极组织人力搜索情报开始,美军的谍报工作变得错综复杂,奥巴马政府也希望能借机对此进行整顿。
然而,包括彼得雷乌斯将军的那份秘密指令在内,都不过是再次强调了布什执政期间的工作内容,并没产生什么特别效果。中央司令部的这一行政命令,导致特种作战官员的权力有增无减,他们越发大张旗鼓地在全球各地开展间谍活动。在一场奥巴马总统不得不面对的情报战争中,这些命令为即将到来的战争绘制了新的蓝图。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后冷战时代,看美国“尖刀式摧毁计划”
如何高效价廉地维续其全球霸权!
首次详解美国官方至今未承认的无人机秘密战争
深度解读美国以*小成本维系全球霸权的高效战略
传统的战场空间已然瓦解,无人机正在叩开未来战争之门。
——《军情观察室》主持人 董家耀
《纽约时报》年度超级畅销图书
首度曝光美国“斩首行动”背后的尖刀式摧毁计划
深度解析后冷战时代低成本、零伤亡的新霸权战略
★ 美国的“捕食者”“死神”无人机正在全球逞威,中国“翼龙”“刀锋”等无人机与其实力相距几何?
★ 击毙本拉登后,美国凭借无人机及“军事- 情报复合体”仍持续大力干预中东,醉翁之意是否在中国?
★“911”之后,美国鲜遭恐袭是否归功于无人机战略?中国能获得哪些启示?
★闹得沸沸扬扬的“监听门”,背后还有何不为人知的内幕?
精准打击的无人机,究竟是美国维系霸权的利器,还是慢性自杀的毒药?
全方位揭秘CIA从传统情报机构到杀戮机器的血腥进化路
大尺度曝光美国特种部队及私人雇佣兵集团的神秘面貌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伦敦周刊》《经济学人》
《外交政策》《外交事务》《科克斯书评》
等数十家主流媒体极力热荐!
媒体评论
《纽约时报》
在过去十多年间,无数作家付诸笔墨报道美国反恐行动,尤其是政府为之付出的努力,例如海豹突击队的连连出击、猎杀本拉登行动以及其他“定点清除”和空中打击行动。马克马泽蒂的新书《美利坚刀锋》,巧妙地将所有事件串联在一起,全面呈现了美国波澜壮阔的新型战争场景: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作战模式,即彻底依赖中情局和五角大楼的秘密战争。
《纽约时报》书评
大概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中情局就不再插手暗杀行动。那么,它是如何转变成一部冷酷的杀戮机器,一个热衷于开展猎杀行动的秘密组织的呢?这就是马克马泽蒂在《美利坚刀锋》中探讨的主题,本书情节紧凑、语言犀利,读此书真让人觉得悲喜交加。
《洛杉矶时报》
马克马泽蒂利用挖掘到的新线索,追溯了士兵和间谍这两个传统角色之间发生的可怕混淆,“军事—情报复合体”的无限制膨胀,以及这一改变将会导致的不幸后果……《美利坚刀锋》揭露了美国在战区之外的地区进行杀戮行动的丑闻,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澳大利亚《时代报》
马克马泽蒂将权威的调查内容与紧凑的小说形式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本精彩异常的杰作。
巴基斯坦《黎明报》
《美利坚刀锋》是马克马泽蒂苦心调查的结果。他将种种疑点串联在一起,揭示了战争中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一部充满了秘密与阴谋的报告文学作品。
《印度教徒报》
马克马泽蒂的《美利坚刀锋》*是大师之作。
《热点事件》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马克马泽蒂在所著的《美利坚刀锋》一书中,尖锐地批评了美国在全球众多地区秘密发动的“影子战争”……采用精确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犀利的语言,马泽蒂按照事件顺序将2001 年“基地”组织恐怖袭击之后的所有事件娓娓道来。随后发生一系列血腥杀戮和无疾而终的入侵,明显暴露了美国在军事和情报方面的弱点。
《外交政策》
《美利坚刀锋》讲述了中情局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交事务》
《美利坚刀锋》是一部杰出的作品。马克马泽蒂用精彩的细节描写,记录了中情局和五角大楼之间的地盘争夺战、与巴基斯坦同盟的尴尬关系,以及对一群鱼龙混杂的私人军事承包商的依赖。
《周刊报道》
这本书*是惊天爆料!《纽约时报》国家安全事务记者马克马泽蒂花了15 个月的时间,创作了《美利坚刀锋》一书,揭示了中情局“定点清除”计划的演变过程,指出中情局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情报机构,现在正沦为一个热衷于杀戮的野蛮“准军事组织”。
《新共和》杂志
《美利坚刀锋》一书是了解战争大背景的入门读物……诸多迹象表明:国内外对马克马泽蒂在书中描述的中情局、五角大楼等“军事—情报复合体”的争议颇多。
《经济学人》
美国新型战争模式已经成型,但是对它的讨论才刚刚开始。在《美利坚刀锋》一书中,作者马克马泽蒂作了很有价值的评述。
《旧金山纪事报》
《美利坚刀锋》一书中引人入胜的情节让专家和爱好者都拍手叫绝。马克马泽蒂试图把官僚权力争斗的陈词滥调改头换面,用新的视角讲述了美国中情局的无人轰炸机、秘密监狱、“严刑逼供”和正在全球展开的杀戮行动等事件,让人耳目一新。
德克斯特菲尔金斯(Dexter Filkins)
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永恒的战争》(The Forever War)作者
《美利坚刀锋》如实还原了“中情局如何重操旧业,干起杀人买卖”的全过程,本书比间谍小说还要惊险,戏剧性极强,而*不同在于它讲述的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简迈尔(Jane Mayer)
《纽约客》杂志撰稿人、《黑暗面》(The Dark Side)作者
《美利坚刀锋》揭露了一个惊人的真相:“911”事件后,中情局如何从一个情报机构转变成秘密杀戮机器。马泽蒂是美国*杰出的国家安全事务记者,他花了极大精力创作出这本扣人心弦的好书,你*不容错过。
托马斯E. 里克斯(Thomas E. Ricks)
新美国安全中心资深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大国与将军》(The Generals)作者
“911”袭击之后,美国打了三场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新型秘密战争。第三场由中情局和美军特种部队在也门、东非以及巴基斯坦秘密进行的战争,至今尚未被美国官方承认。《美利坚刀锋》是全面介绍这场战争的开创性巨著。如果你想要全面了解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那就必须读此书。
蕾妮蒙塔涅(Renee Montagne)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金牌主持人
《美利坚刀锋》一书精彩地阐释了中情局从间谍机构到杀戮机器的演变过程。1947 年,中情局成立之初,主要负责监视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收集别国政府的情报等间谍工作。但是,正如马克马泽蒂在新书《美利坚刀锋》中所言,现在的中情局已经与其原本使命渐行渐远。
《纽约时报》国家完全事务记者马泽蒂在本书开头,引用了约翰勒卡雷在《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一书中的一句话:“总部经常宣扬,好的情报工作方式应当遵循循序渐进、温文尔雅的原则。而职业杀手却不遵循此原则,他们既不循序渐进,也不温文尔雅。”勒卡雷小说中提到的“职业杀手”就是负责“定点清除”计划的机构。虽然勒卡雷创作的是小说,但“职业杀手”并非子虚乌有。马泽蒂写过:不管是针对个人,还是空袭导致的大面积破坏,其中大部分杀戮都是中情局在后“911”时代的“杰作”。
诚然,中情局的杀戮行为并非史无前例,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该机构也曾密谋暗杀外国首脑,例如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可是,在1975 年弗兰克丘奇参议员对中情局进行调查后,诸如此类的暗杀行动就被扼杀。然而,在双子塔倒塌之后,一切暗杀禁令条款都变成了空文。
推荐序:
《华盛顿邮报》推荐序
美国“军事—情报复合体”的血腥成长实录
彼得伯根(Peter Bergen)
*采访过本拉登的西方记者
《纽约时报》畅销书《刺杀本拉登》作者
CNN 国家安全分析专家
纽约大学法律和安全中心研究员
2011 年5 月1 日,自“911”恐怖袭击以来美国*重要的一次军事行动正式启动:海豹突击六队将对位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个神秘院落发起突袭——美国怀疑奥萨马本拉登就藏身于此;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受命担任此次行动的总指挥。海豹突击队未获巴政府准许就偷偷潜入巴基斯坦,准备在这个盟国执行一个“不被允许的”秘密任务。美国法律明令禁止军方执行此类任务,所以海豹突击队实际上听从的是中情局的指挥。突击队员们就像帕内塔手下的间谍一样,伪装成了巴基斯坦平民进行活动。
但是,与完成暗杀任务相比,中情局的本职工作不是设法窃取其他国家的机密吗?
在本拉登行动的几年之前,麦克里斯特尔中将担任当时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总司令。那时他就已经将陆军的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海豹突击六队转变为投身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的战斗机器。搜集情报的行动越来越多,麦克里斯特尔美其名曰:“为信息而战”。
原本应当由情报人员来执行的追捕或杀死恐怖分子的任务,却被强加给那些“破门者”,即执行突袭行动的军人去完成,原因何在?
自“911”恐怖袭击以来,美国已经对其军事和情报力量的部署方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马克马泽蒂在其新书《美利坚刀锋》中引证了中情局的军事化进程,并指出:情报工作正迅速转变为特种行动部队的工作重心。马泽蒂透彻而清晰地描述道:“在过去10 年中,中情局不再优先执行搜集外国情报的任务,而是跑去逮捕暗杀目标人物了。”
马泽蒂写道,在帕内塔任中情局局长期间,他那“具有侵略性或者说是鲁莽的谋杀行动”让他声名远播。据新美国基金会的统计,帕内塔所任命的216 架中情局“雄蜂”无人机在巴基斯坦境内至少杀死了1 196 个人,其中大部分人是武装分子,但也有一小部分是无辜的平民。帕内塔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也已经发现,自己“在过去两年里所说的‘万福玛利亚’比之前所说的总数还多”。2001 年末,中情局负责指挥驱逐阿富汗塔利班势力的地面作战,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对此恼怒不已。他得出的结论是:“*的答案是把五角大楼变得更像中情局。”
“军事—情报复合体”的出现被证实已经对“基地”组织及其成员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中情局在巴基斯坦执行的无人机行动,已经消灭了恐怖分子网络中的大部分领导者,也对巴基斯坦恐怖组织的重要训练基地——部落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其结果就是,“基地”组织除了2005 年在伦敦火车站中成功实施的一次自杀式袭击以外,至今还没能再次对西方造成重创。与此同时,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下的海豹突击六队不仅击毙了本拉登,也消灭了很多“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邪恶领导人。直到*近,人们还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由海豹突击队组成的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甚至尚未得到公开认可。麦克里斯特尔在他*近出版的权威自传《我的那份责任》(My Share of the Task)中已经大篇幅详述了美国军事行动发展史中的这个重要时期。
如果存在一种“奥巴马主义”,那么为了对抗“基地”组织及其同盟,它会安排武装力量对巴基斯坦和也门实施无人机袭击,并且在像索马里这样的陆地战场上执行少量的秘密特种行动。这种新的作战方式被称为“手术刀式打击”。“手术刀式”作战法能够避免承担“推翻政府并由美国占领数年这样混乱而昂贵的代价”。
这种作战方式优势很显著:很少有美国人需要涉险前往前线的战场,而且作战成本较低,适合在预算受限时使用。但正如马泽蒂所述,这种作战方式并不如其支持者的想象,和外科手术一样简单方便,因为它“在灭敌的同时也会树敌”;它还能“降低发动战争的条件,更方便于美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实施谋杀行动”。
中情局的无人机袭击是“手术刀式打击”作战法中的典型实例。巴基斯坦虽然只拥有1.97 亿人口,但掌握了核武器制造技术。无人机袭击激怒了大部分巴基斯坦人,在未来,美国说不定得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仅仅是2010 年一年,美国就对巴基斯坦实施了122 次无人机袭击。受害者中很少发现有“基地”组织的首领,这意味着美国在决定战争策略时并没有对战略图景进行全面的思考。当初,中情局创建这种反暴动空中武装力量主要是为了杀死武装分子首领,但如今大部分丧生于无人机空袭下的都只是在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中地位较低的成员。搜捕本拉登的行动清晰地表明,把军队和中情局的角色结合能为美国带来巨大收益。在帕内塔而非军队的统辖之下,中情局通过实施无人机空袭消灭了一批“基地”组织首领,其中就有阿提耶阿布德拉赫曼。据海豹突击队在拉登住所找到的文件显示,拉赫曼在“基地”组织中身居要位,而非*初认定的中层领袖。
《美利坚刀锋》详细记述了中情局这个军事—情报复合体在结构上的重要转变,介绍了很多在这个历史时期涌现的古怪人物,也阐明了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情报工作在传统上属于政府的基本功能之一,而如今却被私有化了。
在这种新形势下,野心勃勃的个人跃上了历史舞台。米歇尔巴拉林是一位前共和党竞选国会议员的候选人,也是一位社交名媛,她居住在弗吉尼亚州的一片占地100 英亩(1 英亩约等于4 046 平方米)的农场上。正当中情局和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越来越关注索马里*组织青年党的兴起时,她也迷上了索马里。与此同时,青年党正在吸收多位美国公民加入该组织,多数是来自明尼苏达州的索马里侨民。
有一次,巴拉林参加了一个索马里侨民团体举办的聚会,从此迷上了索马里。在那之后,她会身穿古驰外套,手提路易威登皮包,定期去索马里旅行。索马里人见到她后惊叹不已,称呼她为“阿米拉”(阿拉伯语中意为“公主”)。不久以后,这位弗吉尼亚州的社交名媛卷入了和索马里海盗间的人质谈判事件中。那些海盗扣押了一艘运载着俄罗斯坦克秘密订单的货船,总价值数百万美元。巴拉林的名字也在国防部的发薪名册上,她会为国防部提供索马里诸多武装团体的情报信息。
杜安“杜威”克拉里奇是中情局的一位传奇人物。克拉里奇是“伊朗门”丑闻中的主角,他也适时抓住机会加入了“政府赞助私有情报搜集”的新世界。克拉里奇早已从中情局退休,他很看不起中情局,因为它不愿承担风险。2009 年时,77 岁的克拉里奇正在经营他的私人情报业务,主要调查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国境沿线区域。
每天,克拉里奇在位于圣地亚哥城郊的家中进行电话监听工作,直到深夜。他管理着一个间谍网络,他们正潜伏在类似“哈卡尼网络”那样的塔利班组织里进行情报搜集工作。在洛克希德马丁的监督下,克拉里奇与国防部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合同约定,他的团队在完成任务后能得到2 200 万美元的报酬。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为身在阿富汗的美军指挥官提供数百份情报报告。”长久以来,中情局一直对克拉里奇私下经营情报业务的行为十分不满,2010 年国防部停止和他续签合同。对于他曾经的雇主“使他的间谍活动停摆”,克拉里奇恼怒不已。
马泽蒂是《纽约时报》的国家安全记者。他认为这场“反恐战争”已经严重阻碍了中情局对中东国家所取得的相当重要的政治进步进行正确的认识。正如奥巴马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特别提到的,中情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无人机袭击和追捕击杀“基地”组织领导人上:“他们不关注突尼斯,不关注埃及,也不关注利比亚。”
特种作战越来越多地由“情报驱使”,这无疑能为美国国家安全增加纯收益。但相应地,由于这些武装行动是机密,所以相比传统军队,他们对议会和美国公众承担的责任要少得多,不过他们也更容易发生越轨行为。20 世纪初期,美国*法院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就曾提醒过我们:“阳光是*好的消毒剂。”
约翰布伦南是中情局的新一任局长,也是奥巴马总统的首席反恐顾问。他在其4 年任期里监督着无人机项目,也能凭借其几十年的情报工作经验,提高中情局在其传统领域——情报调查方面的工作能力。例如,明确来说,当前叙利亚发生了什么事?中情局得有能力回答这种问题。因为在奥巴马当局思索要如何为失去了巴沙尔阿萨德的叙利亚规划未来时,他们需要参考相应的情报信息才能决定实施何种政策。
科克斯推荐序
CIA 的无人机秘密战争是手术刀式精准打击还是屠杀?
普利策奖获得者、《纽约时报》国家安全事务记者马克马泽蒂用极具说服力的细节和惊心动魄的描述,向我们阐释了美国新型作战模式。这一得到前总统乔治W. 布什和现任总统奥巴马授权的作战模式,导致了极具争议的暗杀行动,而且反过来造成了新的恐怖袭击,严重威胁到美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作者将一系列线索串联在一起,包括从白宫、中情局和国防部采取的行动,尤其是他们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的所作所为,展示了中情局如何从一个传统的间谍机构演变成“一部杀戮机器和一个热衷于开展猎杀行动的秘密组织”。与此同时,习惯上负责武装行动的国防部,却开始承担数目众多的间谍活动。可想而知,整个事件涉及的人物、机构之庞杂,所以马泽蒂集中描述了20 多名中情局人员,10 余位国防部高官,以及2 位与白宫关系密切的人物,其中包括新任中情局局长约翰布伦南。另外,还有13 位巴基斯坦高官,6 位索马里官员及4 位也门知情人士。
在《美利坚刀锋》中,马泽蒂利用巧妙的对话,生动地刻画了各个人物。例如,文章开篇描绘了一位名叫雷蒙德戴维斯的美国间谍,在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的一起致命马路袭击案后被捕的画面。戴维斯是中情局雇佣的一名私人军事承包商,打着外交官的旗号借机渗入巴基斯坦。美国官员包括奥巴马总统在内,都对戴维斯的任务秘而不宣,戴维斯被捕一事使得巴基斯坦大为震怒。马泽蒂运用为数不少的篇幅讲述了“911”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入侵,借此论证了美国新型的作战方式。然而,关于上述大事件早已有众多的长篇著述,因此马泽蒂独具匠心地选取了鲜有人知的战役,其范围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索马里和也门等地区。通过这本节奏紧凑的深入报告文学,读者可以了解到美国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以及在全球树敌的可怕后果。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482+)
- 中评多(578+)
- 服务好(625+)
- 值得下载(607+)
- 下载速度快(451+)
- 速度快(59+)
- 无广告(627+)
- 无颠倒(237+)
- 体验好(343+)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 2025-01-17 21:09:2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国***舒: ( 2025-01-05 23:44:5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堵***洁: ( 2025-01-17 17:48:54 )
好用,支持
- 网友 常***翠: ( 2025-01-14 03:20:28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习***蓉: ( 2025-01-18 06:30:18 )
品相完美
- 网友 訾***雰: ( 2025-01-07 02:40:36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居***南: ( 2025-01-06 12:53:4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芮***枫: ( 2024-12-29 00:55:0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宫***凡: ( 2024-12-22 22:20:2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车***波: ( 2025-01-16 23:19:1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谢***灵: ( 2024-12-29 18:02:5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喜欢"美利坚刀锋:首度揭开无人机与世界尽头的战争"的人也看了
建筑装饰手绘技法:马克笔上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曲一线 初中英语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不适合山西、河南)2024版初中同步5年中考3年模拟五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2017教师招考押题试卷·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2011年国家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考点备忘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哈利的秘密树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计算机系统结构 第五版 第5版 李学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修订 算机专业本科生专业研究生 计算机专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Croatian Phrasebook 2 (ISBN=9781741045666) 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六年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花木兰》-中国经典故事绘本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手造食器:用烤箱制作的黏土小物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逐光之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结构色纳米材料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施工员(市政方向)核心考点模拟与解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金边 网红打卡自游行 港台原版 王芊媛 青森文化 旅游文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GB/T27025-200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8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3分